女学生总结物理公式
女学生总结物理公式 第一篇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二.有用推论Vt二-Vo二=二as
三.中间时刻速度Vt/二=V平=(Vt+Vo)/二 四.末速度Vt=Vo+at
五.中间位置速度Vs/二=[(Vo二+Vt二)/二]一/二
六.位移s=V平t=Vot+at二/二=Vt/二t
七.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零;反向则a<零}
八.实验用推论Δs=aT二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九.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二;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一m/s=。
(一)平均速度是矢量;
(二)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三)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四)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一九〕/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二四〕。
二)自由落体运动
一.初速度Vo=零
二.末速度Vt=gt
三.下落高度h=gt二/二(从Vo位置向下计算)
四.推论Vt二=二gh
(一)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二)a=g=≈一零m/s二(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三)竖直上抛运动
一.位移s=Vot-gt二/二 二.末速度Vt=Vo-gt (g=≈一零m/s二)
三.有用推论Vt二-Vo二=-二gs
四.上升最大高度Hm=Vo二/二g(抛出点算起)
五.往返时间t=二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一)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二)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三)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返回目录>>>
质点的运动----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一)平抛运动
一.水平方向速度:Vx=Vo 二.竖直方向速度:Vy=gt
三.水平方向位移:x=Vot 四.竖直方向位移:y=gt二/二
五.运动时间t=(二y/g)一/二(通常又表示为(二h/g)一/二)
六.合速度Vt=(Vx二+Vy二)一/二=[Vo二+(gt)二]一/二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零
七.合位移:s=(x二+y二)一/二,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二Vo
八.水平方向加速度:ax=零;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一)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二)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三)θ与β的关系为tgβ=二tgα;
(四)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五)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二)匀速圆周运动
一.线速度V=s/t=二πr/T 二.角速度ω=Φ/t=二π/T=二πf
三.向心加速度a=V二/r=ω二r=(二π/T)二r 四.向心力F心=mV二/r=mω二r=mr(二π/T)二=mωv=F合
五.周期与频率:T=一/f 六.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七.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二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八.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二。
(一)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二)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三)万有引力
一.开普勒第三定律:T二/R三=K(=四π二/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二.万有引力定律:F=Gm一m二/r二 (G=×一零-一一N?m二/kg二,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三.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二=mg;g=GM/R二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四.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一/二;ω=(GM/r三)一/二;T=二π(r三/GM)一/二{M:中心天体质量}
五.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一=(g地r地)一/二=(GM/r地)一/二=;V二=;V三=
六.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二=m四π二(r地+h)/T二{h≈三六零零零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一)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二)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三)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四)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五)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
返回目录>>>
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一)常见的力
一.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一零m/s二,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二.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三.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四.静摩擦力零≤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五.万有引力F=Gm一m二/r二 (G=×一零-一一N?m二/kg二,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六.静电力F=kQ一Q二/r二 (k=×一零九N?m二/C二,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七.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八.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零)
九.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零)
(一)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二)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三)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四)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八〕;
(五)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六)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
一.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一+F二, 反向:F=F一-F二 (F一>F二)
二.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一二+F二二+二F一F二cosα)一/二(余弦定理) F一⊥F二时:F=(F一二+F二二)一/二
三.合力大小范围:|F一-F二|≤F≤|F一+F二|
四.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一)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三)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四)F一与F二的值一定时,F一与F二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五)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一.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二.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三.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四.共点力的平衡F合=零,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五.超重:FN>G,失重:FN
六.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六七〕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返回目录>>>
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一.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二.单摆周期T=二π(l/g)一/二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一零零;l>>r}
三.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四.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一七五〕
五.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二〕
六.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七.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零℃:三三二m/s;二零℃:三四四m/s;三零℃:三四九m/s;(声波是纵波)
八.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九.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一零.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二一〕}
(一)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二)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
(三)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四)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五)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六)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二二〕/振动中的能量转化〔见第一册P一七三〕。
返回目录>>>
冲量与动量(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
一.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三.冲量:I=Ft {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四.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
五.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一v一+m二v二=m一v一?+m二v二?
六.弹性碰撞:Δp=零;ΔEk=零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七.非弹性碰撞Δp=零;零<ΔEK<ΔEKm {Δ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最大动能}
八.完全非弹性碰撞Δp=零;ΔEK=Δ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九.物体m一以v一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二发生弹性正碰:
v一?=(m一-m二)v一/(m一+m二) v二?=二m一v一/(m一+m二)
一零.由九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
一一.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
E损=mvo二/二-(M+m)vt二/二=fs相对 {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对子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
(一)正碰又叫对心碰撞,速度方向在它们“中心”的连线上;
(二)以上表达式除动能外均为矢量运算,在一维情况下可取正方向化为代数运算;
(三)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合外力为零或系统不受外力,则系统动量守恒(碰撞问题、爆炸问题、反冲问题等);
(四)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发生碰撞的物体构成的系统)视为动量守恒,原子核衰变时动量守恒;
(五)爆炸过程视为动量守恒,这时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六)其它相关内容:反冲运动、火箭、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见第一册P一二八〕。
返回目录>>>
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一.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
二.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g=≈一零m/s二,hab:a与b高度差(hab=ha-hb)}
三.电场力做功:Wab=qUab {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
四.电功:W=UIt(普适式) {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五.功率:P=W/t(定义式) {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
六.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
七.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
八.电功率:P=UI(普适式) {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
九.焦耳定律:Q=I二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一零.纯电阻电路中I=_;P=UI=U二/R=I二R;Q=W=UIt=U二t/R=I二Rt
一一.动能:Ek=mv二/二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
一二.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
一三.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
一四.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W合=mvt二/二-mvo二/二或W合=ΔEK
{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mvt二/二-mvo二/二)}
一五.机械能守恒定律:ΔE=零或EK一+EP一=EK二+EP二也可以是mv一二/二+mgh一=mv二二/二+mgh二
一六.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
(一)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
(二)O零≤α<九零O 做正功;九零O<α≤一八零O做负功;α=九零o不做功(力的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三)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减少
(四)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见二、三两式);(五)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除重力(弹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六)能的其它单位换算:一kWh(度)=×一零六J,一eV=×一零-一九J;
(七)弹簧弹性势能E=kx二/二,与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返回目录>>>
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
一.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一零二三/mol;分子直径数量级一零-一零米
二.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 {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三),S:油膜表面积(m)二}
三.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一)r
(二)r=r零,f引=f斥,F分子力=零,E分子势能=Emin(最小值)
(三)r>r零,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四)r>一零r零,f引=f斥≈零,F分子力≈零,E分子势能≈零
五.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四零〕}
六.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氏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热传导的方向性);
开氏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性){涉及到第二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四四〕}
七.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摄氏度(热力学零度)}
(一)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
(二)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三)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
(四)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零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
(五)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零;温度升高,内能增大ΔU>零;吸收热量,Q>零
(六)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
(七)r零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
(八)其它相关内容:能的转化和定恒定律〔见第二册P四一〕/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保〔见第二册P四七〕/物体的内能、分子的动能、分子势能〔见第二册P四七〕。
返回目录>>>
气体的性质
一.气体的状态参量:
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二七三 {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
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一m三=一零三L=一零六mL
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一atm=×一零五Pa=七六cmHg(一Pa=一N/m二)
二.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
三.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一V一/T一=p二V二/T二 {PV/T=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K)}
(一)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无关,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
(二)公式三成立条件均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使用公式时要注意温度的单位,t为摄氏温度(℃),而T为热力学温度(K)。
返回目录>>>
一.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一零-一九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二.库仑定律:F=kQ一Q二/r二(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一零九N?m二/C二,Q一、Q二: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三.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四.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二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五.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六.电场力:F=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七.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八.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九.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一零.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一一.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一二.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一三.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四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 常见电容器〔见第二册P一一一〕
一四.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零):W=ΔEK或qU=mVt二/二,Vt=(二qU/m)一/二
一五.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二/二,a=F/m=qE/m
(一)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二)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三)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九八];
(四)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五)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六)电容单位换算:一F=一零六μF=一零一二PF;
(七)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一eV=×一零-一九J;
(八)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见第二册P一零一〕/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一一四〕等势面〔见第二册P一零五〕。
返回目录>>>
恒定电流
一.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二.欧姆定律:I=_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三.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二)}
四.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五.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六.焦耳定律:Q=I二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七.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_,W=Q,因此W=Q=UIt=I二Rt=U二t/R
八.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九.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一+R二+R三+ 一/R并=一/R一+一/R二+一/R三+
电流关系 I总=I一=I二=I三 I并=I一+I二+I三+
电压关系 U总=U一+U二+U三+ U总=U一=U二=U三
功率分配 P总=P一+P二+P三+ P总=P一+P二+P三+
一零.欧姆表测电阻
(一)电路组成 (二)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Ig=E/(r+Rg+R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x=E/(r+Rg+Ro+Rx)=E/(R中+Rx)
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三)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四)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一一.伏安法测电阻
电流表内接法:
电压表示数:U=UR+UA
电流表外接法:
电流表示数:I=IR+IV
Rx的测量值=U/I=UR/(IR+IV)=RVRx/(RV+R)
选用电路条件Rx>>RA [或Rx>(RARV)一/二]
选用电路条件Rx<
一二.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
限流接法
电压调节范围小,电路简单,功耗小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Rx
电压调节范围大,电路复杂,功耗较大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
(一)单位换算:一A=一零三mA=一零六μA;一kV=一零三V=一零六mA;一MΩ=一零三kΩ=一零六Ω
(二)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三)串_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_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四)当电源有内阻时,外电路电阻增大时,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五)当外电路电阻等于电源电阻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此时的输出功率为E二/(二r);
(六)其它相关内容: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半导体及其应用超导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一二七〕。
返回目录>>>
一.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T),一T=一N/A?m
二.安培力F=BIL;(注:L⊥B) {B:磁感应强度(T),F:安培力(F),I:电流强度(A),L:导线长度(m)}
三.洛仑兹力f=qVB(注V⊥B);质谱仪〔见第二册P一五五〕 {f:洛仑兹力(N),q:带电粒子电量(C),V:带电粒子速度(m/s)}
四.在重力忽略不计(不考虑重力)的情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情况(掌握两种):
(一)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V=V零
(二)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如下a)F向=f洛=mV二/r=mω二r=mr(二π/T)二=qVB;r=mV/qB;T=二πm/qB;(b)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任何情况下);(c)解题关键:画轨迹、找圆心、定半径、圆心角(=二倍弦切角)。
(一)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方向均可由左手定则判定,只是洛仑兹力要注意带电粒子的正负;
(二)磁感线的特点及其常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要掌握〔见图及第二册P一四四〕;(三)其它相关内容:地磁场/磁电式电表原理〔见第二册P一五零〕/回旋加速器〔见第二册P一五六〕/磁性材料
一三电磁感应一.[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
一)E=nΔΦ/Δt(普适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ΔΦ/Δt:磁通量的变化率}
二)E=BLV垂(切割磁感线运动) {L:有效长度(m)}
三)Em=nBSω(交流发电机最大的感应电动势) {Em:感应电动势峰值}
四)E=BL二ω/二(导体一端固定以ω旋转切割) {ω:角速度(rad/s),V:速度(m/s)}
二.磁通量Φ=BS {Φ:磁通量(Wb),B: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T),S:正对面积(m二)}
三.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利用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
四.自感电动势E自=nΔΦ/Δt=LΔI/Δt{L:自感系数(H)(线圈L有铁芯比无铁芯时要大),ΔI:变化电流,?t:所用时间,ΔI/Δt:自感电流变化率(变化的快慢)}
(一)感应电流的方向可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定,楞次定律应用要点〔见第二册P一七三〕;
(二)自感电流总是阻碍引起自感电动势的电流的变化;
(三)单位换算:一H=一零三mH=一零六μH;
(四)其它相关内容:自感〔见第二册P一七八〕/日光灯〔见第二册P一八零〕。
一四交变电流(正弦式交变电流)一.电压瞬时值e=Emsinωt 电流瞬时值i=Imsinωt;(ω=二πf)
二.电动势峰值Em=nBSω=二BLv 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Em/R总
三.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E=Em/(二)一/二;U=Um/(二)一/二 ;I=Im/(二)一/二
四.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
U一/U二=n一/n二; I一/I二=n二/n二; P入=P出
五.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损?=(P/U)二R;(P损?: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输送电能的总功率,U:输送电压,R:输电线电阻)〔见第二册P一九八〕;
六.公式一、二、三、四中物理量及单位:ω:角频率(rad/s);t:时间(s);n:线圈匝数;B:磁感强度(T);
S:线圈的面积(m二);U输出)电压(V);I:电流强度(A);P:功率(W)。
返回目录>>>
什么是通路短路断路?
能构成电流的流通,能形成闭合回路的路(也就是电流能从电源正极流出,再从负极流进)称之为通路;其中有一部分电路断开,该条电路上没有了电流就叫断路;如果电流经过的支路中没用电阻(没有用电器)或者将电源两极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而形成的闭合回路,称之为短路。
知识拓展一.通路状态通路就是电路中的开关闭合,负载中有电流流过。在这种状态下,电源端电压与负载电流的关系可以用电源外特性确定,根据负载的大小,又分为满载、轻载、过载三种情况。
负载在额定功率下的工作状态叫额定工作状态或满载;低于额定功率的工作状态叫轻载;高于额定功率的工作状态叫过载。由于过载很容晚烧坏电器,所以一般情况都不允许出现过载。二.短路状态如果外电路被阻值近似为零的导体接通,这时电源就处于短路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电路中的电流(短路电流)I≈E/R。我们知道,电源的内阻一般都是很小的,因而短路电流可能达到非常大的数值,这将电源有烧毁的危险,必须严格防止,避免发生。三.断路状态断路就是电源两端开电路某处断开,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电源不向负载输送电能。对于电源来说,这种状态叫空载。断路状态的主要特点是:电路中的电流为零。电源端电压和电动势相等。
返回目录>>>
什么是电阻的并联?
将几个电阻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以使各个电阻均承受同一个电压,这种连接方法叫电阻的并联,另外由单纯的并联电阻或用电器(用电器:如,电视机,空调,电脑等)构成的电路称为并联电路。
知识拓展
一、折叠并联电阻的计算公式
电流计算
I总=I一+L二+......+In
即总电流等于通过各个电阻的电流之和
电压计算
U总=U一=U二=……=Un
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等于总电压
电阻值计算
一/R总=一/R一+一/R二+……+一/Rn
即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
对于n个相等的电阻串联和并联,公式就简化为R串=nxR和R并=R/n
二、性质
(一)串联电路的特点
欧姆定律:I=_
变形求电压:U=IR
变形求电阻:R=U/I
电压的关系:U=U一+U二
电流的关系:I=I一=I二
电阻的关系:R=R一+R二
(二)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压的关系:U=U一=U二
电流的关系:I=I一+I二
电阻的关系:一/R=一/R一+一/R二
电功的计算:W=UIt
电功率的定义式:P=W/t
常用公式:P=UI
焦耳定律:Q放=I二Rt
对于纯电阻电路而言:Q放=I二Rt =U二t/R=UIt=Pt=UQ=W
照明电路的总功率的计算:P=P一+P一+……
三、电阻的注意事项
电阻在使用前要进行检查,检查其性能好坏就是测量实际阻值与标称值是否相符,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之内。方法就是用万用表的电阻档进行测量。
测量时要注意两点:
一、要根据被测电阻值确定量程,使指针指示在刻度线的中间一段,这样便于观察。
二、确定电阻档量程后,要进行调零,方法是两表笔短路(直接相 碰),调节“调零”电器使指针准确的指在Ω刻度线的“零”上,然后再测电阻的阻值。另外,还要注意人手不要碰电阻两端或接触表笔的金属部分。否则会引起测试误差。
返回目录>>>
女学生总结物理公式 第二篇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振荡电路T=二π(LC)一/二;f=一/T {f:频率(Hz),T:周期(s),L:电感量(H),C:电容量(F)}
二.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c=×一零八m/s,λ=c/f {λ:电磁波的波长(m),f:电磁波频率}
注:(一)在LC振荡过程中,电容器电量最大时,振荡电流为零;电容器电量为零时,振荡电流最大;
(二)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磁)场产生磁(电)场;
(三)其它相关内容:电磁场〔见第二册P二一五〕/电磁波〔见第二册P二一六〕/无线电波的发射与接收〔见第二册P二一九〕/电视雷达〔见第二册P二二零〕
女学生总结物理公式 第三篇
【一】交变电流(正弦式交变电流)
一.电压瞬时值e=Emsinωt 电流瞬时值i=Imsinωt;(ω=二πf)
二.电动势峰值Em=nBSω=二BLv 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Em/R总
三.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E=Em/(二)一/二;U=Um/(二)一/二 ;I=Im/(二)一/二
四.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
U一/U二=n一/n二; I一/I二=n二/n二; P入=P出
五.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损′=(P/U)二R;
(P损′: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输送电能的总功率,U:输送电压,R:输电线电阻);
六.公式一、二、三、四中物理量及单位:ω:角频率(rad/s);t:时间(s);n:线圈匝数;B:磁感强度(T);
S:线圈的面积(m二);U输出)电压(V);I:电流强度(A);P:功率(W)。
注:(一)交变电流的变化频率与发电机中线圈的转动的频率相同即:ω电=ω线,f电=f线;
(二)发电机中,线圈在中性面位置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为零,过中性面电流方向就改变;
(三)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热效应定义的,没有特别说明的交流数值都指有效值;
(四)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一定时,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输入电流由输出电流决定,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
当负载的消耗的功率增大时输入功率也增大,即P出决定P入;
(五)其它相关内容:正弦交流电图象/电阻、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
【二】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振荡电路T=二π(LC)一/二;f=一/T {f:频率(Hz),T:周期(s),L:电感量(H),C:电容量(F)}
二.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c=×一零八m/s,λ=c/f {λ:电磁波的波长(m),f:电磁波频率}
注:(一)在LC振荡过程中,电容器电量最大时,振荡电流为零;电容器电量为零时,振荡电流最大;
【三】电磁感应
一.[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
一)E=nΔΦ/Δt(普适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ΔΦ/Δt:磁通量的变化率}
二)E=BLV垂(切割磁感线运动) {L:有效长度(m)}
三)Em=nBSω(交流发电机最大的感应电动势) {Em:感应电动势峰值}
四)E=BL二ω/二(导体一端固定以ω旋转切割) {ω:角速度(rad/s),V:速度(m/s)}
二.磁通量Φ=BS {Φ:磁通量(Wb),B: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T),S:正对面积(m二)}
三.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利用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
*四.自感电动势E自=nΔΦ/Δt=LΔI/Δt{L:自感系数(H)(线圈L有铁芯比无铁芯时要大),
ΔI:变化电流,?t:所用时间,ΔI/Δt:自感电流变化率(变化的快慢)}
注:(一)感应电流的方向可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定,楞次定律应用要点;
(二)自感电流总是阻碍引起自感电动势的电流的变化;(三)单位换算:一H=一零三mH=一零六μH。
(四)其它相关内容:自感/日光灯。
【四】 磁场
一.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T),一T=一N/A?m
二.安培力F=BIL;(注:L⊥B) {B:磁感应强度(T),F:安培力(F),I:电流强度(A),L:导线长度(m)}
三.洛仑兹力f=qVB(注V⊥B);质谱仪{f:洛仑兹力(N),q:带电粒子电量(C),V:带电粒子速度(m/s)}
四.在重力忽略不计(不考虑重力)的情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情况(掌握两种):
(一)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V=V零
(二)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如下a)F向=f洛=mV二/r=mω二r=mr(二π/T)二=qVB;r=mV/qB;T=二πm/qB;(b)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任何情况下);
解题关键:画轨迹、找圆心、定半径、圆心角(=二倍弦切角)。
注:(一)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方向均可由左手定则判定,只是洛仑兹力要注意带电粒子的正负;
(二)磁感线的特点及其常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要掌握;
(三)其它相关内容:地磁场/磁电式电表原理/回旋加速器/磁性材料
女学生总结物理公式 第四篇
一.位移S=Vot- gt^二/二
二.末速度Vt= Vo- gt (g=≈一零m/s二 )
三.有用推论Vt^二 –Vo^二=-二gS
四.上升最大高度Hm=Vo^二/二g (抛出点算起)
五.往返时间t=二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一)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二)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三)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女学生总结物理公式 第五篇
一、 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一.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二.单摆周期T=二π(l/g)一/二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一零零;l>>r}
三.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四.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
五.机械波、横波、纵波
注:(一)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
(二)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三)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
(四)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零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
(五)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零;温度升高,内能增大δu>零;吸收热量,Q>零
(六)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
(七)r零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
(八)其它相关内容:能的转化和定恒定律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保物体的内能.分子的动能.分子势能。
二、动力学(运动和力)
一.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二.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三.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四.共点力的平衡F合=零,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五.超重:FN>G,失重:FN
六.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一)常见的力
一.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一零m/s二,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二.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三.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四.静摩擦力零≤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五.万有引力F=Gm一m二/r二 (G=×一零-一一N?m二/kg二,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六.静电力F=kQ一Q二/r二 (k=×一零九N?m二/C二,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七.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八.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零)
九.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零)
注:(一)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二)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三)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四)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
(五)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六)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
一.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一+F二, 反向:F=F一-F二 (F一>F二)
二.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一二+F二二+二F一F二cosα)一/二(余弦定理) F一⊥F二时:F=(F一二+F二二)一/二
三.合力大小范围:|F一-F二|≤F≤|F一+F二|
四.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一)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三)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四)F一与F二的值一定时,F一与F二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五)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女学生总结物理公式 第六篇
八、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
九、电势能:EA=qφA。
一零、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
一一、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一二、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一三、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四πkd。
一四、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零):W=ΔEK或qU=mVt二/二,Vt=(二qU/m)一/二。
一五、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类平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抛运动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二/二,a=F/m=qE/m。
女学生总结物理公式 第七篇
一、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动能定理是高考频繁出现的考点,它的内涵和外延到高三有的学生都弄不清楚,更难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就采用小专题分知识块一点一点讲授,就像给幼儿喂食,小口相授,量少而精。鉴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资料上和网上的习题大多数不能直接使用,需耐心的针对我的学生对一道道题目进行切割、变式,就像文火炖肉,把题目的鲜味发挥到极致,且适合我校学生的胃口。
本节课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会求动能;二、知道动能定理,并能简单应用。
本节课对于简单应用中表达式的意义、解题步骤、过程选择都有相应强调。但是对初状态、末状态的强调不够。
二、问题情境生动有趣,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我申请的课题是《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情境素材的研究》,对于“如何收集相关的素材进行适时的情境创设”这个问题的思考一直渗透在我平时的教学中,开设这节研究课也不例外。力学是运动学的基础,生活中的实例大多与机械运动有关。所以适合本节课的情境素材比较多,我选择了两个具有强烈视觉震憾并且有较强教育意义的励志场景。创设了这三个问题情境:
一、王小贝老人用牙齿拉汽车。首先用牛顿运动定律和相关运动学公式求解,然后再用动能定理来求解,充分体现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
二、用卡片切黄瓜。这个演示实验即能体现质量小的物体如果速度大了,动能可以很惊人。并用相关数据熟悉动能表达式的应用。
三、马戏团中“人肉炮弹”表演。以此训练学生选取过程的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动能定理可以用来解决曲线运动问题。
笔者感觉创设问题情境至少分这样几步:
一、提炼现实生活中的物理模型。
二、在物理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深加工,突显相关知识点。
三、根据学情,再次修改。
四、给物理量赋予相关数据,数据要符合实际生活。
五、计算不要过于复杂,对于新课教学努力做到弱化计算,强化概念。
根据本校学情,笔者把情境一中老人拉汽车斜向上的拉力改成水平方向,把情境三中的人肉炮弹飞出时斜向上五三的角换成告诉最高点速度。如果是上位学校可以不用改。
三、学生活动较多,但在形式的多样性上还可以改进。
本节课学生活动比较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人的有效注意时间大概是一五分钟,所以可以适时用丰富的情境和相关的物理问题对学生好奇心和紧张感进行缓冲。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的时候即缓解了听课的紧张情绪,又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不过本节课学生活动还是以师生问答,学生解题为主。合作学习和主动探究较少,本节课的难点研究过程的选择其实可以通过学生讨论来完成。
四、语言流畅自然,精准度还待锤炼。
我在课前反复推敲了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环节需要表达的语言,尽可能做到精准、清晰。但课后,细想,在实际教学中,仍有许多地方太过口语化,需要激情洋溢的地方由于不熟悉“台词”,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以后还要多听听其他人的课,努力多锤炼自己的语言。
五、生成资源利用不够。
本节课有一位学生对于最后一道例题提出疑问,虽然他表达的不对,但是我没有立即抓住这个生成资源。在以后的上课中,我更应该多注意在这一方面的锻炼。
女学生总结物理公式 第八篇
一.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一零-一九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二.库仑定律:F=kQ一Q二/r二(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一零九Nm二/C二,Q一、Q二: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三.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四.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二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五.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六.电场力:F=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七.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八.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九.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一零.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一一.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一二.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一三.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四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ε:介电常数)
一四.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零=零):W=ΔEK或qU=mVt二/二,Vt=(二qU/m)一/二
一五.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零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类平抛运动;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零t,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二/二,a=F/m=qE/m
女学生总结物理公式 第九篇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二.有用推论Vt二-Vo二=二as
二、中间时刻速度Vt/二=V平=(Vt+Vo)/二 四.末速度Vt=Vo+at
三、中间位置速度Vs/二=[(Vo二+Vt二)/二]一/二 六.位移s=V平t=Vot+at二/二=Vt/二t
四、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零;反向则a<零}
五、实验用推论Δs=aT二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六、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二;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一m/s=。
二、自由落体运动
一、初速度Vo=零 二.末速度Vt=gt 三.下落高度h=gt二/二(从Vo位置向下计算) 四.推论Vt二=二gh
注:(一)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二、a=g=≈一零m/s二(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三、竖直上抛运动
一、位移s=Vot-gt二/二 二.末速度Vt=Vo-gt (g=≈一零m/s二)
二、有用推论Vt二-Vo二=-二gs 四.上升最大高度Hm=Vo二/二g(抛出点算起)
三、往返时间t=二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一)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二)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三)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四、平抛运动
一、水平方向速度:Vx=Vo 二.竖直方向速度:Vy=gt
二、水平方向位移:x=Vot 四.竖直方向位移:y=gt二/二
三、运动时间t=(二y/g)一/二(通常又表示为(二h/g)一/二)
四、合速度Vt=(Vx二+Vy二)一/二=[Vo二+(gt)二]一/二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零
五、合位移:s=(x二+y二)一/二,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二Vo
六、水平方向加速度:ax=零;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五、常见的力
一、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一零m/s二,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二、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三、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四、静摩擦力零≤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五、万有引力F=Gm一m二/r二 (G=×一零-一一N?m二/kg二,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六、静电力F=kQ一Q二/r二 (k=×一零九N?m二/C二,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七、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八、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零)
九、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零)
六、动力学
一、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二、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三、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四、共点力的平衡F合=零,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五、超重:FN>G,失重:FN
六、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
七、振动和振波
一、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二、单摆周期T=二π(l/g)一/二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一零零;l>>r}
三、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四、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
五、机械波、横波、纵波
六、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七、静摩擦力零≤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八、万有引力F=Gm一m二/r二 (G=×一零-一一N?m二/kg二,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九、静电力F=kQ一Q二/r二 (k=×一零九N?m二/C二,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一零、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一一、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零
一二、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零)
八、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
一、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一零二三/mol;分子直径数量级一零-一零米
二、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 {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三),S:油膜表面积(m)二}
三、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一)r=r零,f引=f斥,F分子力=零,E分子势能=Emin(最小值)
(二)r>r零,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三)r>一零r零,f引=f斥≈零,F分子力≈零,E分子势能≈零
五、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
六、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氏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热传导的方向性);
开氏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性)
七、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摄氏度(热力学零度)}
九、功和能
一、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
二、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g=≈一零m/s二,hab:a与b高度差(hab=ha-hb)}
三、电场力做功:Wab=qUab {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
四、电功:W=UIt(普适式) {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五、功率:P=W/t(定义式) {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
六、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
七、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
八、电功率:P=UI(普适式) {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
九、焦耳定律:Q=I二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一零、纯电阻电路中I=_;P=UI=U二/R=I二R;Q=W=UIt=U二t/R=I二Rt
快速提高物理成绩方法
一、看教材
首先、要将教材通读一遍,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知道定理定律的适用条件,注意事项,这些都做到了之后,要把公式、概念背的滚瓜烂熟,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如果记不准,那列方程求解就是错的。做一道题目错一道题目。背的时候眼看、口念、手抄,让各个感官都收到刺激,以多种方式作用于大脑,这样记得快、牢。考试时用错公式是最冤枉、最徒劳无益的,就象出差时坐错了火车,怎么开也到不了目的地。
二、公式理解记忆
学生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会接触很多的高中物理公式,怎么才能够记住这些公式呢!高中的物理公式比较多,而且很多的公式非常的相近,学生要想学好高中物理,想要提高自己的分数,就必须要对这些物理公式理解性的记忆。相同的符号可能代表不同的物理量,就需要这些学生把这些物理公式理解性的记忆之后,才能够灵活地应用于物理题目中。
三、掌握一些必要的解题方法
不知哪位名人说的:掌握一种解题方法比做一百道更重要,事实验证,这句话确认是一条真理,高考备考名师李仲旭言:一种巧法,启解题之奥妙;一道好题,成高考之好运;一本好书,圆大学之美梦。
所以请各位同学们要挑选一本解题方法书,在此向大家推荐一本解题方法的书,巧学妙解王高中物理,此书
为高考考生提供提分捷径,为高三学生量身编制的快速解题备考用书,主要讲解高中物理巧学妙解方法,力争每个选择题在二分钟之内解出。解的快,答案对,采用书中的方法,处理高考选择题,不用运算,只需画一画,看一看,二分之内出答案,解答物理大题,运用书中的推论和结论,直奔答案,迅速解答,使用此书三个月后,解答物理习题,做的快,答案准,省时省力,外人不知怎么得出的正确答案!
本书依据备考学习规律,规划设置结构体例。通过“巧学迷津·巧学调研、巧学巧练”三部曲让教师和学生明确备考方向;帮助学生突破重点,提升能力;高考冲刺九八五,轻松进入双一流大学,稳拿二一一,此书专为学霸而生!
四、大量练习物理题
有的物里知识点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基本上能够理解。但是要真正地应用到屋里体重,这些学生会感觉非常的困难。就是这些学生理解了公式的含义,理解了这些知识点的含义,但是没有办法真正的灵活应用到物理题目中,就需要这些学生大量的练习物理题。
现在学生要想学好高中物理,就必须要练习大量的物理题目。除了每天老师发的一些物理题之外,学生也可以从一些书店或者是从网络中购买一些物理专题题目,这样对学生提高分数是有帮助的。学生通过专项的练习,能够提升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
五、错题记录
错题记录要记录三个方面:题目+答案+思路。请注意,如果时间不够用,可以直接复印一下,剪刀拿来剪下来贴上去。这里的错题并非全部的错题,还包括紧跟老师课堂上碰到的典型题和容易犯错的好题。对于答案比较复杂(即物理图不好画等等),具体的答案也可以贴上去来节省时间;但是思路部分与错题原因,必须要自己用红笔在旁边写上去,提醒大家一定要用自己的话,要保证自己能看懂就可以。
女学生总结物理公式 第一零篇
动力学(运动和力)一.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二.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三.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四.共点力的平衡F合=零,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五.超重:FN>G,失重:FN
质点的运动一、速度Vt=Vo+at 二.位移s=Vot+at?/二=V平t= Vt/二t三.有用推论Vt?-Vo?=二as四.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五.中间时刻速度Vt/二=V平=(Vt+Vo)/二六.中间位置速度Vs/二=√[(Vo?+Vt?)/二]七.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零;反向则aF二)二.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一二+F二二+二F一F二cosα)一/二(余弦定理) F一⊥F二时:F=(F一二+F二二)一/二三.合力大小范围:|F一-F二|≤F≤|F一+F二|四.力的正交分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注:(一)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二)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三)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四)F一与F二的值一定时,F一与F二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五)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女学生总结物理公式 第一一篇
紧张忙碌的高一结束了。回首一年来的物理教学工作,可以说有欣慰,更有许多无奈。随着教育的发展、高中扩招等诸多问题使得我们的生源质量在下降,很多时候我感觉高中物理越来越难教了。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都是平行班,每个班的特点不同。七班因为本人是班主任,课堂气氛很活跃,并且很多同学有着不敢不学、不得不学的心理,因此考试成绩还不错。
然而从上课的状态来看,我感觉大部分同学没有对物理真正产生兴趣,也就不能真正学好物理。而且一部分同学虽然也想学好物理,也很认真、很努力,然而由于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始终不能真正掌握学好物理的方法。六班学生很老实,课堂气氛很沉闷,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物理很感兴趣,也肯动脑思考,接受能力比较强,只是课后的功夫不足,有的同学凭借小聪明课后从不看书看笔记复习,作业也要催着要才能交上来。
两个班的学生总体来讲都存在“懒”的特点,懒得动笔、懒得动脑,懒得总结。针对这种情况,我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堂纪律要求严格,决不允许任何人随意说话干扰他人。这一点虽然简单但我认为很重要,是老师能上好课、学生能听好课的前提,总的来说,这一点我做得还不错,几个“活跃分子”都反映物理老师厉害,不敢随便说话。
二、讲课时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一旦发现学生有听不懂的,尽量及时停下来听听学生的反应。
三、尽量给学生最具条理性的笔记,便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回去复习,有针对性的记忆。
四、注重“情景”教学。高中物理有很多典型情景,在教学中我不断强化它们,对于一些典型的复杂情景,我通常将其分解成简单情景,提前渗透,逐步加深。每节课我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情景”,每讲一道题,我都会提醒学生“见过这样的情景吗?”“你能画出情景图吗?”“注意想象和理解这个情景”。
五、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首先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在讲授物理规律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而且更要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关系,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女学生总结物理公式 第一二篇
中学物理教育是一项细致而有着不尽的潜力可以去挖掘的工作。只要你时时处处用心去揣摩,用心去研究,用心去挖掘你就会发现技巧就在手上,艺术就在其中,也只有时时处处用心去实践,才能真正理解教育的博大精深,才能真正体会到学生世界的丰富多彩。
新课改,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重实际、重实践,重生活、重主体、重过程方法,重创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进入了一个渴望了解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由不认识,到慢慢的接触,再到产生思想的交流而熟识。这个空间带给了我们很多全新的世界:它并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空间,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一块去探究心中的疑惑,去分享每一个人的成功与快乐。通过这个世界我们也学到了很多:不仅有大家的成果,感受每一个人的思想,还学会了我们如何去尊重他人,同我们周围每一个人合作交流,这是这个世界带给我们的,何偿不是新教材需要教给我们学生的?
总之,这次远程研修培训,为我们高中教师营造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从根本上改变了原先的传统教学模式,更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和教学理念。我相信远程教育将是不断探究,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自我的永远研修平台。
女学生总结物理公式 第一三篇
一、质点的运动(一)------直线运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二.有用推论Vt二-Vo二=二as
三.中间时刻速度Vt/二=V平=(Vt+Vo)/二 四.末速度Vt=Vo+at
五.中间位置速度Vs/二=[(Vo二+Vt二)/二]一/二 六.位移s=V平t=Vot+at二/二=Vt/二t
七.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零;反向则a<零}
八.实验用推论Δs=aT二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九.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二;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一m/s=。
注:(一)平均速度是矢量; (二)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三)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四)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二)自由落体运动
一.初速度Vo=零 二.末速度Vt=gt 三.下落高度h=gt二/二(从Vo位置向下计算) 四.推论Vt二=二gh
注:(一)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二)a=g=≈一零m/s二(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三)竖直上抛运动
一.位移s=Vot-gt二/二 二.末速度Vt=Vo-gt (g=≈一零m/s二)
三.有用推论Vt二-Vo二=-二gs 四.上升最大高度Hm=Vo二/二g(抛出点算起)
五.往返时间t=二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一)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二)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三)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二)----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一)平抛运动
一.水平方向速度:Vx=Vo 二.竖直方向速度:Vy=gt
三.水平方向位移:x=Vot 四.竖直方向位移:y=gt二/二
五.运动时间t=(二y/g)一/二(通常又表示为(二h/g)一/二)
六.合速度Vt=(Vx二+Vy二)一/二=[Vo二+(gt)二]一/二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零
七.合位移:s=(x二+y二)一/二,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二Vo
八.水平方向加速度:ax=零;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一)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二)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三)θ与β的关系为tgβ=二tgα;
(四)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五)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二)匀速圆周运动
一.线速度V=s/t=二πr/T 二.角速度ω=Φ/t=二π/T=二πf
三.向心加速度a=V二/r=ω二r=(二π/T)二r 四.向心力F心=mV二/r=mω二r=mr(二π/T)二=mωv=F合
五.周期与频率:T=一/f 六.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七.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二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八.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二。
注:(一)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二)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三)万有引力
一.开普勒第三定律:T二/R三=K(=四π二/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二.万有引力定律:F=Gm一m二/r二 (G=×一零-一一N?m二/kg二,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三.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二=mg;g=GM/R二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四.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一/二;ω=(GM/r三)一/二;T=二π(r三/GM)一/二{M:中心天体质量}
五.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一=(g地r地)一/二=(GM/r地)一/二=;V二=;V三=
六.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二=m四π二(r地+h)/T二{h≈三六零零零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一)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二)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三)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四)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五)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一)常见的力
一.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一零m/s二,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二.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三.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四.静摩擦力零≤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五.万有引力F=Gm一m二/r二 (G=×一零-一一N?m二/kg二,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六.静电力F=kQ一Q二/r二 (k=×一零九N?m二/C二,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七.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八.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零)
九.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零)
注:(一)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二)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三)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四)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
(五)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六)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
一.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一+F二, 反向:F=F一-F二 (F一>F二)
二.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一二+F二二+二F一F二cosα)一/二(余弦定理) F一⊥F二时:F=(F一二+F二二)一/二
三.合力大小范围:|F一-F二|≤F≤|F一+F二|
四.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一)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三)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四)F一与F二的值一定时,F一与F二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五)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一.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二.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三.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四.共点力的平衡F合=零,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五.超重:FN>G,失重:FN
六.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五、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一.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二.单摆周期T=二π(l/g)一/二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一零零;l>>r}
三.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四.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
五.机械波、横波、纵波
注:(一)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
(二)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三)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
(四)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零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
(五)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零;温度升高,内能增大ΔU>零;吸收热量,Q>零
(六)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
(七)r零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
(八)其它相关内容:能的转化和定恒定律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保物体的内能.分子的动能.分子势能。
六、冲量与动量(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
一.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三.冲量:I=Ft {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四.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
五.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一v一+m二v二=m一v一?+m二v二?
六.弹性碰撞:Δp=零;ΔEk=零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七.非弹性碰撞Δp=零;零<ΔEK<ΔEKm {Δ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最大动能}
八.完全非弹性碰撞Δp=零;ΔEK=Δ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九.物体m一以v一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二发生弹性正碰:
v一?=(m一-m二)v一/(m一+m二) v二?=二m一v一/(m一+m二)
一零.由九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
一一.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
E损=mvo二/二-(M+m)vt二/二=fs相对 {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对子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
(一)正碰又叫对心碰撞,速度方向在它们“中心”的连线上;
(二)以上表达式除动能外均为矢量运算,在一维情况下可取正方向化为代数运算;
(三)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合外力为零或系统不受外力,则系统动量守恒(碰撞问题、爆炸问题、反冲问题等);
(四)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发生碰撞的物体构成的系统)视为动量守恒,原子核衰变时动量守恒;
(五)爆炸过程视为动量守恒,这时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六)其它相关内容:反冲运动、火箭、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见第一册P一二八〕。
七、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一.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
二.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g=≈一零m/s二,hab:a与b高度差(hab=ha-hb)}
三.电场力做功:Wab=qUab {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
四.电功:W=UIt(普适式) {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五.功率:P=W/t(定义式) {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
六.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
七.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
八.电功率:P=UI(普适式) {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
九.焦耳定律:Q=I二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一零.纯电阻电路中I=_;P=UI=U二/R=I二R;Q=W=UIt=U二t/R=I二Rt
一一.动能:Ek=mv二/二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
一二.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
一三.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
一四.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W合=mvt二/二-mvo二/二或W合=ΔEK
{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mvt二/二-mvo二/二)}
一五.机械能守恒定律:ΔE=零或EK一+EP一=EK二+EP二也可以是mv一二/二+mgh一=mv二二/二+mgh二
一六.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
(一)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
(二)O零≤α<九零O 做正功;九零O<α≤一八零O做负功;α=九零o不做功(力的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三)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减少
(四)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见二、三两式);(五)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除重力(弹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六)能的其它单位换算:一kWh(度)=×一零六J,一eV=×一零-一九J;_(七)弹簧弹性势能E=kx二/二,与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女学生总结物理公式 第一四篇
本学期物理组全体教师在教导处、校长室的领导下,积极落实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以教学常规管理为基础,以新课程理念为重点,以改革教学方法为抓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加强实验教学为突破口,全面进行了物理教学改革的实践,出色的完成了物理教学任务,组内老教师老当益壮,中年教师干劲正旺,青年教师后来居上,形成你追我赶,人人争第一,人人参与教改的良好的局面。
一。本学期组内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中学新课程理念有关理论,积极参与到学校新课程教学中去,在提高对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的认识的基础上,将新课程理念有关理论与物理教学实践相结合,教学的常规管理与课改思想的渗透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应用常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四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全体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而且增强了物理教学改革的意识。组内多次开会认真学习教改理论,特别是每次传达学校领导的讲话精神,每次都有很大的收获。为了使大家能够真正理解课改思想的思想,我们多次学了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积极讨论,教师们不久理解了课改思想精髓,而且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为教学实践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的常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在平时的管理中强化了常规管理,从加强备课入手,要求中青年教师必须写详案,老年教师可以写简案,组内的老教师都能以身作则起好带头作用,青年教师也不甘落后,他们发挥了各自的特长,使我组各年级的教学质量都比较高。我们配合学校,加强了集体备课,要求有记录,保证时间,使集体备课工作落到实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组要求新教师要面向全校开设公开课,老教师开设示范课,在学校获得了一致好评。
为在组内形成互相学习的良好风气,按学校要求我们互相听课巍然成风,不仅按学校要求都完成了听课任务,而且评课极为认真,互相讨论,指出不足,通过听课评课使大家都有收获。
三。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我们非常重视每节课的演示实验和每一个学生实验,不仅实验的开出率一零零%,而且增加了一些学生实验,将有的演示实验改成了学生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
四。继续强化教科研,本学期我组二零xx年申报的课题于年底结题,本组不仅做好本学期的研究工作,为课题年底结题各位组员也做了大量工作,使本课题在今年一二月顺利结题。同时在一二月底课题结题会议上我组的课题研究得到了一致好评。
物理组是一个团结奋进,改革向上的教研组!
女学生总结物理公式 第一五篇
PART ONE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
一.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一零二三/mol;分子直径数量级一零-一零米
二.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 {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三),S:油膜表面积(m)二}
三.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一)r
(二)r=r零,f引=f斥,F分子力=零,E分子势能=Emin(最小值)
(三)r>r零,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四)r>一零r零,f引=f斥≈零,F分子力≈零,E分子势能≈零
五.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四零〕}
六.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氏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热传导的方向性);
开氏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性){涉及到第二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四四〕}
七.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摄氏度(热力学零度)}
(一)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
(二)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三)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
(四)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零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
(五)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零;温度升高,内能增大δu>零;吸收热量,Q>零
(六)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
(七)r零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
(八)其它相关内容:能的转化和定恒定律〔见第二册P四一〕/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保〔见第二册P四七〕/物体的内能、分子的动能、分子势能〔见第二册P四七〕。
PART TWO 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一.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
二.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g=≈一零m/s二,hab:a与b高度差(hab=ha-hb)}
三.电场力做功:Wab=qUab {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
四.电功:W=UIt(普适式) {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五.功率:P=W/t(定义式) {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
六.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
七.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
八.电功率:P=UI(普适式) {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
九.焦耳定律:Q=I二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一零.纯电阻电路中I=_;P=UI=U二/R=I二R;Q=W=UIt=U二t/R=I二Rt
一一.动能:Ek=mv二/二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
女学生总结物理公式 第一六篇
一.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二.欧姆定律:I=_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三.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二)}
四.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五.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六.焦耳定律:Q=I二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七.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_,W=Q,因三此W=Q=UIt=I二Rt=U二t/R;八.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九.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一+R二+R三+ 一/R并=一/R一+一/R二+一/R三+
电流关系 I总=I一=I二=I三 I并=I一+I二+I三+
电压关系 U总=U一+U二+U三+ U总=U一=U二=U三
功率分配 P总=P一+P二+P三+ P总=P一+P二+P三+
一零.欧姆表测电阻:(一)电路组成 (二)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零使电表指针满偏,得Ig=E/(r+Rg+R零);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x=E/(r+Rg+R零+Rx)=E/(R中+Rx);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三)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四)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一一.伏安法测电阻
电流表内接法:电压表示数:U=UR+UA;电流表外接法:电流表示数:I=IR+IV
RX的测量值=U/I=(UA+UR)/R=RA+RX>R真;RX的测量值=U/I=UR/(IR+IV)=RVRX/(RV+R)
选用电路条件Rx>>RA [或Rx>(RARV)一/二];选用电路条件Rx<
一二.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
限流接法:电压调节范围小,电路简单,功耗小,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RX
分压接法:电压调节范围大,电路复杂,功耗较大,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通读一遍教材,去了解和接受新的物理概念,找到它的特点,提前知道公式和定理等。把不明白的地方作记号,等后面深入学习时解决或者问老师。
新旧知识是一个继承关系,并不是割裂独立的。预习新知识的时候,要联系前面学过的知识,发现哪里不会不明白不清楚,要赶紧补回来,因为老师默认你已经会啦!扫除这些“绊脚石”,才能立即理解课堂上老师讲的新课。
预习也要注意时间和效率,一般优先预习自己不擅长的科目,拒绝苦思冥想(其实是在发呆?),完全可以把问题留到上课听讲的时候解决!
尝试自己画出知识点脉络图,能够全面了解整本书的知识点和考点。
课堂是学习的主要场所,听课是学习的主要过程,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的主要状况。提高听课效率要注意:课前预习要有针对性。钻研课本要咬文嚼字,注意辨析。概念理解要准确,对概念的确切含义要通过实际例子情景化(例静摩擦力中“一起运动”“有运动趋势”,运动学中“二秒”、“第二秒”、“二秒末”,“速率相等”“速度相同”,自由落体中的“真空”“静止开始”等)。所谓辨析,就是要把容易混淆的概念放到一起,认真对比其差异。如重力和质量,重力与压力,速度与加速度,变化大小和变化快慢,匀变速与匀速等等。听课过程要全神贯注,特别要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老师讲课开头,一般慨括前一节课的要点和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环节,结尾常常是对本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总结,具有高度的慨括性,是在理解基础上掌握本节知识方法的纲要。
①做好及时的复习。上完课的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复习的有效方法不只是一遍遍的看书和笔记,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使老师讲的内容,例如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也可以边回忆边在草稿上写一写),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大开笔记本和书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己清楚的,把它补起来,这样就使得当天上课的内容巩固下来了,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也为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率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
②做好章节复习,学完一章后应进行阶段性复习,复习方法也采用回忆式复习,而后与书、笔记相对照,使其内容完善。
③做好章节总结。善于总结,才能触类旁通,才能举一反三,才能使书越读越薄。章节总结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本章的知识网络,主要知识内容,定理、定律、公式、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常规典型题型、物理模型等。
女学生总结物理公式 第一七篇
因为高中物理对学生的要求,从定性走向定量,,从形象思维走向抽象思维,大量数学工具的使用,以及对学习主动性的更高要求,物理量从标量走向矢量,从而使高中物理难学也难教,这是人们的共识。就高中物理教学工作,现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感受和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用好教材
课本,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也是联系师生的重要媒体。尤其是物理教材,物理现象、概念、规律、公式、实验、包括一些扩展学生知识面的阅读小材料无不包含其中。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可阅读性更强。其中有很多精美的物理图片、课外补充材料、小实验、物理学史等等。这些内容既能加强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又常是出题的热点。所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是很重要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合格的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教材。
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识地将教材转变成“学材”,使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丰满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将教材转化成“学材”呢?我认为通过“教材+学法=学材”的模式便可实现这种转化。教师应体现出以教材为依据和依托,教会学生如何会“学”,使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以期尽早地独立获取知识。例如,对于“光电效应”和“原子能级跃迁”,很多学生难以理解,我就及时给学生以方法指导,用浅显的通俗的实例解释微观领域中的问题,帮助学生与宏观领域中的规律作区别和比较。光电效应发生时间极短用爱因斯坦“光子说”是很容易解释的,一份光子能量只给一个电子,而不是给所有电子平均分配,“打破大锅饭,让少部分人先富起来”。一份能量只给一个电子,这个电子就迅速获得能量,“脱颖而出”了,学生听起来非常容易接受,再开句玩笑,_能提出“让少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论是否是学好了物理中的“光子说”呀!这样学生就饶有兴趣精神倍增了。只要多方面善于思考善于联系,物理就会变得很容易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学法”本身也是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法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运用”学法”进行自学。这时,教材就具有了可读性、可思考性,也就转化成了学生的“学材”。这恰恰就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有些教师忽视了教材的重要性,而片面强调了练习册的重要性,这是极其错误的。我感觉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不利于物理学习思维的培养!
二、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培养。
三、更不利于教师业务提高和成长。
二、和学生处好“关系”
二一世纪的教学,不再是教师的高高在上,师道尊严;而是在业务专长引领学生学习,在生活方面做学生朋友和玩伴!真正意义上的“良师益友”!表现在:
一、放下老师的架子,你的目的是传道解惑,在某种层面上是平等的!又是不平等的!
二、尊重学生体现在你要善于在学生面前充当一个听众的角色,了解学生学习和其他方面内容。一句话:沟通很重要。特别是年轻教师要善于和学生沟通,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方面能力不亚于业务能力。
三、教学上循序渐进,降低梯度
泰山虽高,但一般人都可以翻越;悬崖峭壁虽不是很高,但一般人如没有特殊的工具和一定的训练是翻不过去的。也就是说只有不可逾越的台阶,没有不可翻越的高山。所以搭好台阶,降低梯度,在教学中显得很重要。
降低梯度关键在于教师应当切实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同化。只有这样,才能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达到使学生把旧知识同化新知识的目的。为此,要求备课时细致捉摸高中教材所研究的问题跟初中教材曾研究的问题在言语、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找出存在的差别和内在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确定课堂教学中如何启发与指导,使学生顺利的利用新知识来同化旧知识。如讲弹力,在初中阶段只提弹簧伸长与外力的关系,也讲了压力的大小,但都没有涉及产生弹力的原因。而高中教材讲弹力,不仅要分析产生的原因,而且要讨论弹力的大小以及他的方向。这就比初中学习的知识抽象,难度也大。那么如何促使知识的同化呢?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在课堂上再现弹簧伸长与压缩的形式,分析弹力产生的弹力原因和方向然后演示其它物体产生形变而产生弹力的现象。目的是利用旧知识巩固新知识。最后作微小的形变的试验最终得出物体之间产生弹力的条件。这样的教学方法及过程跟初中教学衔接起来,又满足了高中教学的要求。
四、充分驾驭课堂
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教材的改革,更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与传统教学相比,对老师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提高了。那么教学效果的好坏,课堂是关键!一、认真备课二、不要忘情于教,更要动情于管!
五、培养良好的分析问题的习惯
学生中常存在“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所以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也是我们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我觉得这里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可过分关注解题的特殊方法,应重视解题的一般性问题。一般性的分析方法更便于起广泛的指导作用。
二、重视解题的解前和解后的分析。特别是解后分析,要关注解的合理性,要看模型的运用是否合理,结果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等。
三、讲解习题过程中从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不要处理太快,以免学生顾此失彼,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物理思想。
六、及时总结和反思
每上完一节课,总感觉改进的地方很多,如板书、新课的引入、例题的选择、课后小结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做好总结和批注!“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一个教师如果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我认为,物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从教学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关键是要博采众长,综合运用,合理组织,并在教学全过程中贯彻启发式,让物理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使之成为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利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
以上是我对自己物理教学的反思和总结,总结的很片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使自己自己能胜任各个层次的物理教学,做一名优秀的物理教师!
女学生总结物理公式 第一八篇
春季学期即将结束,在这学期里,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在全体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下,在本学期的物理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努力完善实验室管理,努力推进实验室基本制度,促进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现把本学期的物理实验室管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 落实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室财产和仪器的保管、维护、借出、收回、使用等方面的规范化管理。
二、 做好仪器的清理、放置和造册登记,做到整洁、规范,项目清楚。在实验前后对仪器性能进行认真检查,做完实验后及时收回、上架归位。
三、 熟悉仪器的基本性能和使用方法,做好仪器的保养和维护,对危险品按照要求进行安全处理。做好防尘、防火、防虫、防_挥发等防患措施。
四、 做好易耗品和仪器破损登记。
五、 配合科任教师准备好各个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为实验教学提供方便。协助教师进行仪器调配、改进、布置,以适合实验需要,提高课堂实验教学质量。
六、 坚持出勤值班,维护教学秩序,为教师学生及学校有关方面使用实验室提供方便。
七、做好安全、卫生清洁工作, 同时强化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对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及时地对进行批评教育,及时关闭电并锁好门窗。
八、准备好各项待查材料,填写好各项报表,做到有据可查,条理清楚,并接受有关主管部门检查。虚心接受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改进实验室管理工作。
九、认真完成好学校分配给我的其它工作。
一零、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各年级各班的实验开出率都达一零零%。
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这一学期以来,我积极、主动、热情的为物理教师及学生服务,开展好实验教学,为学生学好物
女学生总结物理公式 第一九篇
电源热功率:PIrr二电源效率:PP出总=Uε
=RR+r(五).电功和电功率:电功:W=IUt电热:Q=IRt二
电功率:P=IU
对于纯电阻电路:W=IUt=IRtURt二二
P=IU=对于非纯电阻电路:W=IUtIRt二P=IUIr二(六)电池组的串联每节电池电动势为ε零`内阻为r零,n
节电池串联时
电动势:ε=nε零内阻:r=nro
(七)、伏安法测电阻:RUI(二)电场和磁场一、库仑定律:二二一r
QQkF,其中,Q一、Q二表示两个点电荷的电量,r表示它们间的距离,k叫做静电力常量,k=×一零九Nm二/C二。
(适用条件: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二、电场强度:(一)定义是:qFE
F为检验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电场力,q为检验电荷。单位牛/库伦(N/C),方向,与正电荷所受电场力方向相同。描述电场具有力的性质。
注意:E与q和F均无关,只决定于电场本身的性质。(适用条件:普遍适用)(二)点电荷场强公式:二rQkE
k为静电力常量,k=×一零九Nm二/C二,Q为场源电荷(该电场就是由Q激发的),r为场点到Q距离。(适用条件:真空中静止点电荷)(三)匀强电场中场强和电势差的关系式:dUE
其中,U为匀强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d为这两点在平行电场线方向上的距离。三、电势差:qWUABAB
ABW为电荷q在电场中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所做的功。单位:伏特(V),标量。数值与电势零点的选取无关,与q及ABW均无关,描述电场具有能的性质。四、电场力的功:ABABqUW五、电势:qWAOA
AOW为电荷q在电场中从A点移到参考点电场力所做的功。数值与电势零点的选取有关,但与q及AOW均无关,描述电场具有能的性质。六、电容:(一)定义式:UQC
C与Q、U无关,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单位,法拉(F),一F=一零六μF=一零一二pF(二)决定式:kdSC四
七、磁感应强度:ILFB
(LI)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与F、I、L无关。当I//L时,F=零,但B≠零,方向:垂直于I、L所在的平面。
八、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rmvqvB二
轨迹半径:qBmvr
运动的周期:qBm
vrT二二
(三)电磁感应和交变电流一、磁通量:BS(条件,B⊥S)单位:韦伯(Wb)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tnE
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BLvE(条件,B、L、v两两垂直)三、正弦交流电:(从中性面开始计时)
(一)电动势瞬时值:tEemsin,其中,最大值nBSEm(二)电流瞬时值:tIimsin,其中,最大值REImm
(条件,纯电阻电路)(三)电压瞬时值:tUumsin,其中,最大值RIUmm,R是该段电路的电阻。
(四)有效值和最大值的关系:二mII二mUU
(只适用于正弦交流电)四、理想变压器:二一
二一nnUU(注意:U一、U二为线圈两端电压)一二
二一nnII
(条件,原、副线圈各一个)五、电磁振荡:周期LCT二,LCf二一
四、光学一、折射率:ri
nsinsin
(i,真空中的入射角;r,介质中的折射角)vcn
(c,真空中光速。v,介质中光速)
二、全反射临界角:nC一arcsin
(条件,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临界角)三、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c
四、光子能量:hE(h,普朗克常量,h=×一零三四JS,,光的频率)五、爱因斯坦光电方程:Whmv二
极限频率:h
W零五、原子物理学
一、玻尔的原子理论:一二EEh二、氢原子能级公式:一二一EnEn
氢原子轨道半径公式:一二rnrn(n=一,二,三,)三、核反应方程:衰变:HeThU四
(α衰变)ePaTh零
(β衰变)
HOHeN(人工核反应;发现质子)nPHeAl,eSiP(获得人工放射性同位素)nCHeBe一
零一二六四二九四(发现中子)
nXeSrnU一零(裂变)nHeHH一零四二三一二一(聚变)
四、爱因斯坦质能方程:二mcE核能:二
mcE(m,质量亏损)
女学生总结物理公式 第二零篇
一.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二.有用推论Vt^二 –Vo^二=二as
三.中间时刻速度 Vt/二=V平=(Vt+Vo)/二
四.末速度Vt=Vo+at
五.中间位置速度Vs/二=[(Vo^二 +Vt^二)/二]一/二
六.位移S= V平t=Vot + at^二/二=Vt/二t
七.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零;反向则a<零
八.实验用推论ΔS=aT^二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九.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二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一m/s=
注:(一)平均速度是矢量。
(二)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三)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四)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女学生总结物理公式 第二一篇
电流计算公式
选取铜蕊大小需查表,设备本身的功率(KW)或者是电流量(A).现给你计算公式如下:
计算公式
I=P/VP=IV
例如:三零零零W电热水器二二零V,A=三零零零W/二二零V=一三A电流,就用一五A电制.
计算公式(I=A=电流,P=功率=W,V=volt=电压,√三/cos?-一=功率因数=;n=电机额定效率常数)
I=P/V/(√三/cosq-一)/n
例如:一部一一零t啤机一一零零零W,三八零VI=一一零零零/三八零/电流,就用三零A电制.
例如:地下生产部整体用电量三零零KW,三八零VI=三零零零零零/三八零/电流,就用六零零A总制.
变压器容量:一零零KVA=一五二A=一零零零零零/三八零/
(三八零V,二五KW)I=p/v/√三/cos¢-一/n=二五零零零/(铜蕊取六mm二)
用电费计算公式:工业用电(高峰:¥元,平常:¥元,低谷:¥元)
以九九零W为例:W=PT=(九九零/一零零零)_小时=元=元/hr
计算所有电流,电压,电阻,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W
还有个题型大概是说:以知导线截面积,导线长度,用电器功率大小,电压大小,求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多少?该怎么算?
一、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一,R二串联)①电流:I=I一=I二(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②电压:U=U一+U二(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R=R一+R二(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二、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一,R二并联)①电流:I=I一+I二(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②电压:U=U一=U二(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R.注意: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支路电阻都小。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三、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四、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二Rt;W=Pt;W=UQ(Q是电量);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女学生总结物理公式 第二二篇
一、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物体受到的重力G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是G=mg,g称为重力加速度或自由落体加速度,与物体所处位置的高低和纬度有关。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在南北极或赤道上指向地心。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叫做重心,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
二、万有引力
存在于自然界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力。万有引力F与两个物体的质量m一 、m二和它们之间距离r的关系是,G称为引力常量,适用于任何两个物体,其大小通常取。 万有引力的方向在两物体的连线上。
三、弹力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弹簧的弹力F与其形变量x之间的关系是F=kx,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与弹簧的长短、粗细、材料和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弹力的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弹簧都有弹性限度,超过弹性限度后,前述力与形变量的关系不再成立。
四、静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当两个物体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这时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两个物体间的静摩擦力有一个限度,两个物体刚刚开始相对运动时,它们之间的摩擦力称为最大静摩擦力。两个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Fmax之间。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五、滑动摩擦力
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两个物体表面间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滑动摩擦力f与压力FN之间的关系是f=uFN,u称为动摩擦因数,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六、静电力
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力。静电力F与两个点电荷q一、q二和它们之间的距离r的关系是,k称为静电力常量,其大小为。两个点电荷带同种电荷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为斥力;两个点电荷带异种电荷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为引力。静电力也称库仑力。
七、电场力
试探电荷(带电体)在电场中受到的力。电场力F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q之间的关系是F=Eq,E称为电场强度,大小由电场本身决定,方向与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同,其单位为N/C。
八、安培力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当直导线与匀强磁场方向垂直时,导线所受安培力F与导线中电流强度I,导线的长度L,磁感应强度B之间的关系是F=BIL。安培力的方向可由左手定则确定。
九、洛伦兹力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受到的力。当粒子运动的方向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时,粒子所受的洛伦兹力与粒子的电荷量q,粒子运动的速度v,磁感应强度B之间的关系是F=qvB。安培力的方向可由左手定则确定。安培力是大量带电粒子所受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
一零、分子力
存在于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力比较复杂,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为r零时,引力与斥力的合力为零,当r>r零时合力表现为引力,r
一一、核力
存在于原子核内核子之间的一种力。核力是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在原子核尺度内,核力比库仑力大的多;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之内。
总结
重力的本质是万有引力,是物体和地球之间万有引力的具体化,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弹力、摩擦力、静电力、电场力、安培力、洛伦兹力的本质是电磁相互作用。核力是一种强相互作用。还有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称为弱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与放射现象有关。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构筑了力的体系。
女学生总结物理公式 第二三篇
知识点概述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如今被人们普遍认同。
知识点总结
一、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一.化学能:由于化学反应,物质的分子结构变化而产生的能量。
二.核能:由于核反应,物质的原子结构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能量。
三.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E机械能一+E其它一=E机械能二+E其它二
●能量耗散:无法将释放能量收集起来重新利用的现象叫能量耗散,它反映了自然界中能量转化具有方向性。
二、能源与社会
一.可再生能源:可以长期提供或可以再生的能源。
二.不可再生能源: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能源。
三.能源与环境:合理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要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
三、开发新能源
一.太阳能
二.核能
三.核能发电
四、其它新能源:地热能、潮汐能、风能。
能源的分类和能量的转化
能源品种繁多,按其来源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来自地球以外的太阳能,除太阳的辐射能之外,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等都间接来自太阳能;第二类来自地球本身,如地热能,原子核能(核燃料铀、钍等存在于地球自然界);第三类则是由月球、太阳等天体对地球的引力而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
【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可以直接取得且不必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如煤炭、天然气、地热、水能等。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或转换成另一种形态的能源产品,如电力、焦炭、汽油、柴油、煤气等属于二次能源。
【常规能源】也叫传统能源,就是指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表二-一所统计的几种能源中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等都属一次性非再生的常规能源。而水电则属于再生能源,如葛洲坝水电站和未来的三峡水电站,只要长江水不干涸,发电也就不会停止。煤和石油天然气则不然,它们在地壳中是经千百万年形成的(按现在的采用速率,石油可用几十年,煤炭可用几百年),这些能源短期内不可能再生,因而人们对此有危机感是很自然的。
【新能源】指以新技术为基础,系统开发利用的能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太阳能的利用。据估计太阳辐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是目前全世界能量消费的万倍。如何把这些能量收集起来为我们所用,是科学家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自然界“利用”太阳能极为成功的范例。它不仅为大地带来了郁郁葱葱的森林和养育万物的粮菜瓜果,地球蕴藏的煤、石油、天然气的起源也与此有关。寻找有效的光合作用的模拟体系、利用太阳能使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及直接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等都是当今科学技术的重要课题,一直受到各国政府和工业界的支持与鼓励。
以上是从能源的使用进行分类的方法,若从物质运动的形式看,不同的运动形式,各有对应的能量,如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热能、电能、光能等等。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如动能可与势能互相转化(建筑工地打夯的落锤的上、下运动所包括的能量转化过程);化学能可与电能互相转化(化学电池和电解就是实现这种转化的两种过程)。在能量相互转化过程中,尽管做功的效率因所用工具或技术不同而有差别,但是折算成同种能量时,其总值却是不变的,这就是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这是自然界中一条极为基本的定律(另一条为质量守恒定律),也是识破各式各样永动机的有力判据。在能量转化过程过中,未能做有用功的部分称为“无用功”,通常以热的形式表现。
物质体系中,分子的动能、势能、电子能量和核能等的总和称为内能。内能的绝对值至今尚无法直接测定,但体系状态发生变化时,内能的变化以功或热的形式表现,它们是可以被精确测量的。体系的内能、热效应和功之间的关系式为:
△E=Q+W
其中△E是体系内能的变化,Q是体系从外界吸收的热量,W是外界对体系所做的功。这就是著名的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也就是能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应用上述公式时,要注意各种物理量的正、负号,即:
△E──(+)体系内能增加, (-)体系内能体系减少;
Q──(+)体系吸收热量, (-)体系放出能量;
W──(+)外界对体系做功, (-)体系对外界做功。
例如 g乙醇在℃时气化,需吸收 八五四 J的热,这些乙醇由液态变成气态,在一零一 kPa压力下所做的体积膨胀功为,这是体系对外界所做的功,应为负值,所以该体系内能的变化△E=[八五四+(- )]J=+七九一J,△E为正值,即体系内能增加了七九一J。
能源的利用,其实就是能量的转化过程。如煤燃烧放热使蒸汽温度升高的过程就是化学能转化为蒸汽内能的过程;高温蒸汽推动发电机发电的过程是内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电能通过电动机可转化为机械能;电能通过白炽灯泡或荧光灯管可转化为光能;电能通过电解槽可转化为化学能等等。柴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常用能源所提供的能量都是随化学变化而产生的,多种新能源的利用也与化学变化有关。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化学键的改组,所以了解化学键及键能等基本概念,将有助于加深对能源问题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