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的单元总结
孙权劝学的单元总结 第一篇
孙权劝学
教学目的
一.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二.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三.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四.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一)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二)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三)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以一段小故事作引,带出“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两个成语,进而带出两个成语的出处——该段文字。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新课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两个成语的运用。
同学们,上课之前来作一个听力小训练,我来说一段话,要求是你们用心听,并找出我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
话说我初中的时候有个同学小刘,这人特别不爱学习,成天脏兮兮挂着两条鼻涕,被同学戏称为“鼻涕虫”。鼻涕虫是那种老师一提就摇头叹息,也没有什么伙伴的人。在大家心目中他也就是混一初中文凭久完事的。毕业以后我们就再没有见面。多年后工作了,有天初中同学搞了个小聚会。大家很久没见面,个个都觉得特别新鲜兴奋,大家聊得特别高兴。这时候有人高喊:快看!我们一瞧,原来来了一辆亮银色宝马,车门一开,从车上下来一个穿着西装,戴着眼镜,特潇洒一“款哥”。所有女同学都“哇”了一声,纷纷议论这帅哥是谁呀,这时候一同学说了:“他就是当年那个‘鼻涕虫’啊!人家上了高中以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特刻苦努力,后来考上了一名牌大学。人家现在已非‘吴下阿蒙’,而是一上市公司的主管了!”所有人都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因为实在没办法把鼻涕虫跟眼前这个帅哥联系起来。一同学不禁摇头叹了一句:“唉,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啊……”
好,这段话就讲到这里,同学们能不能找出我刚才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呢?(如示)对了,这两个成语出自我国一部著名的史学著作,大家知道是什么吗?——《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的单元总结 第二篇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一、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二、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二)过程和方法目标一、 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二、 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三)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重点 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设想 教法设计
一、自读质疑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二、编课本剧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编成课本剧,一来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有益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来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合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
媒体 投影片
教时 一课时
导语 设计
师:这几天有个难题让我吃不好睡不好,大家能帮我想想办法么?
师:什么事呢?我有个学生,他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我劝他应该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很多,况且又不想当学者,不学也罢。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他说些什么呢?
师: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向学生求教,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体现了学生式的老师这一课改精神。由此导入 ,引发学生求知欲。
认定目标 一 师:我们已经学过多篇文言文了,那对文言文我们应该怎么学呢?谁来说说? 学生回答。 学生参与学习目标制定,益于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对之进行概括,或辅之以投影使之更明确。
孙权劝学的单元总结 第三篇
教学设想:
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理论,将本课设计为:应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多角度评价表演,形象地感知人物语言和人物形象为主,教师积极参与,适时点拨为辅的教学形式。另外,可将吕蒙与方仲永作比较,进行延伸迁移,贯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
教学目的一、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二、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三、在课堂上通过听读,小组讨论归纳出全文的情节,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线索。
四、与《伤仲永》的比较阅读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重点难点一、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二、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三、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四、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一、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二、表演法。将本课设计为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教师适时点拨教学形式,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
三、讨论法。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基本内容补充内容
一、导入
一、说到三国这段历史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确实在三国时期出现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真可谓三国鼎立水火不溶,但曹操又曾说过这样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佩服,对于孙权,我们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了解他的其他方面。板书《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的单元总结 第四篇
教材分析
《孙权劝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是一个名人单元。文言文《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教学目标:
一、体会人物语言。
二、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三、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四、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一、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二、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三、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四、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方法:讲授、问题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和久必分。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这不,孙权又来劝说了,结果如何呢?今天咱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
(解说:由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有所了解。)
二、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一、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哪位同学来关于一下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发言)
二、关于司马光
这部书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关于司马光)。
三、解读
一、《孙权劝学》究竟怎样个劝法呢?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先听老师来读,听的时候注意掌握字、词的读音。(配乐朗读)
(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及时指导,特别强调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读文章,疏通文意,有疑问的划出来
二、学习文言文我们要多积累文言词语,标注一下你觉得本文需要特别记忆的文言词语。(演示)
四、整体感知
一、大家齐读课文,读完后请几位同学复述、概括故事情节。
二、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学的效果看来不错,文章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吕蒙与鲁肃的对话。
三、由此可以看出通篇文章故事情节的展开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展现的,那我们把人物对话部分挑出来。
五、课文研析
一、全文几个人物?几次对话?
全文三个人物;三次对话。
二、同学们带感情读,把握人物形象。
师:三次对话语气一样吗?
权蒙对话孙权是王,对蒙的劝说态度恳切,蒙肃同为将士,对其变化之大显示出惊异、赞叹。
三、下面我们请同学挑人物读,大家注意听,看他读的好不好?哪句话读的最好?好在什么地方?
四、哪一组同学能抛开课本,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再加工给我们来个小课本剧表演。(一组同学上台表演)
师:再现了当时的场景,演绎了一段白话《孙权劝学》,让我们也是刮目相待呀!
(解说: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充分朗读课文,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课堂气氛,很好的培养学生自读古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达、表演能力)
五、吕蒙在孙权的再三劝说下,开始读书学习,并取得良好的读书效果。文中有两个成语突出表现了吕蒙进步之大,请大家找出。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六、体验反思
昔日吴下阿蒙,经过发奋努力,让同僚刮目相待,说到这我们不禁想到前几天学的一篇文章《伤仲永》,读完这两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七、拓展延伸
一、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都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谁能说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二、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我们师生共勉“穷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板书设计:
孙 权 劝 学
《资治通鉴》
劝学————不学 (恳切) 吴下阿蒙
又劝————就学 (关心) 刮目相待
论议————结友 (惊赞)
《孙权劝学》是一篇自读课,故事性很强,本节课教学重点放在了朗读上,通过自由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演课本剧等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把握人物形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这节课中得以充分体现。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表达、表演等方面的能力,加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孙权劝学的单元总结 第五篇
教学目标 :
一、知识目标:再读课文,理清故事发展脉络
二、技能目标:合作探究文中语言,体会人物形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文中吕蒙刻苦学习的精神,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
教学重点:
一、合作探究文中语言,体会人物特点
二、学习文中吕蒙刻苦学习的精神,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
教学难点 :
合作探究文中语言,体会人物特点。
学情分析 :
学生掌握文句的基础上,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翻译课文,课件。
教学过程:
结合学科特点,体现单元组教学环节,学习内容,时间预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学习设计,问题探究,单元组合作,同层竞争,人人参与,精讲足练,联系实际,点拨升华,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一、导入新课,抽层检测。(五分钟)
二、出示目标,自主学习。(八分钟)
三、共同探究,构建知识体系。
(一)复习回顾:(三分钟)(大屏幕出示重点)
根据小组课前展示情况,用三分钟复习上节课学习要点。
(二)再读课文,根据下列小问题,理清文章发展脉络(五分钟)
a.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b.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c. 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学法指导:再细读课文后完成。
总结:文章围绕学展开,出现的三个人物分别是:孙权 学--吕蒙 学—鲁肃 学
(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一零分钟)
一、文章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进行人物的表达的?
二、孙权的话表现了对吕蒙的什么态度?从文中找出,仔细分析
三.吕蒙读书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四.结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猜一猜吕蒙说这话时,是什么语气和心情?
五.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能总结一下人物形象吗?
(四)拓展延伸:(六分钟)
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五)、当堂检测(五分钟)
(六)、作业设置:(三分钟)
必做:同步一、二、能力迁移一;
选作:能力迁移:二
小结: 学科知识构建与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的单元总结 第六篇
一、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孙权劝学》是人教社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自读课,选自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讲的是三国时期东吴吕蒙在孙权劝说下认真读书,才略长进的故事。文章短小精悍,对话描写生动,既可承担、落实本单元写人的教学重点任务,又是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的好文本,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
本设计以朗读(不同形式)为主线,以练习(不同形式)为副线,意在通过引导,学生能够疏通文意,积累一些基础的文言词句,体会传神的语言,感知生动的人物形象,习得文言文基本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教师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学情学法分析
教学此课前,学生初中阶段已学过八篇文言文,初步掌握了借助工具书与课文注释疏通浅显文言文文意的能力,本课的主题与学习有关,易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联系实际选准切入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在读中质疑文题,圈点勾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通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心理,进而感知文本思想内容,提升学生的感悟与理解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两个成语。
二.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翻译课文;理解文意,品味人物对话,评说人物特点。
三.领悟开卷有益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理解并积累文中涉及的文言词语及两个成语,把握文意;
二.难点:品味人物对话并据此评说人物形象的特点。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方法与准备
一.方法:自读法、质疑文题法、讨论法等。
二.准备:课件,学生搜集的相关学习资料等。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悬念,导入新课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时代,英雄辈出的时代,关羽就是群雄中的一位大英雄,但他最终败在东吴的一位将军之手,可想而知这位将军定有非凡之处,他也是咱们安徽人,他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他有关的一篇文章。(板书文题:孙权劝学)
二)范读课文,正音断句
一.师范读,生听读,注意正音断句。
二.生试读,生评议,师随机纠正。
三.指名读无标点课文,要读音准确,断句正确。(投影无标点课文)
三)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孙权劝学的单元总结 第七篇
教学目的
一.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二.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三.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四.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一)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二)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三)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以一段小故事作引,带出“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两个成语,进而带出两个成语的出处——该段文字。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新课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两个成语的运用。
同学们,上课之前来作一个听力小训练,我来说一段话,要求是你们用心听,并找出我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
话说我初中的时候有个同学小刘,这人特别不爱学习,成天脏兮兮挂着两条鼻涕,被同学戏称为“鼻涕虫”。鼻涕虫是那种老师一提就摇头叹息,也没有什么伙伴的人。在大家心目中他也就是混一初中文凭久完事的。毕业以后我们就再没有见面。多年后工作了,有天初中同学搞了个小聚会。大家很久没见面,个个都觉得特别新鲜兴奋,大家聊得特别高兴。这时候有人高喊:快看!我们一瞧,原来来了一辆亮银色宝马,车门一开,从车上下来一个穿着西装,戴着眼镜,特潇洒一“款哥”。所有女同学都“哇”了一声,纷纷议论这帅哥是谁呀,这时候一同学说了:“他就是当年那个‘鼻涕虫’啊!人家上了高中以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特刻苦努力,后来考上了一名牌大学。人家现在已非‘吴下阿蒙’,而是一上市公司的主管了!”所有人都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因为实在没办法把鼻涕虫跟眼前这个帅哥联系起来。一同学不禁摇头叹了一句:“唉,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啊……”
好,这段话就讲到这里,同学们能不能找出我刚才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呢?(如示)对了,这两个成语出自我国一部著名的史学著作,大家知道是什么吗?——《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的单元总结 第八篇
【教学目标】
一、掌握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二、揣摩人物形象
三、理解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重点难点】
一、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二、刻苦治学,提高修养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而智出学海。从古至今哪位能人智者不是从学海脱颖而出的?这就是说,一个人的才能是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获得的,今天我与同学们一起探究一篇劝学的文章:
(板书)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的单元总结 第九篇
本文通过孙权的劝学,说明只要发愤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吕蒙本为武将,疏于诗书,孙权劝其从学,目的是使他能鉴古观今,以史为鉴,使其行军布阵、帷幄运筹更有良将之风。
司马光,北宋史学家、文学家。
孙权:
孙权,三国时吴国的开国皇帝。东汉末,他继其兄孙策据江东六郡,后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吕蒙:
吕蒙,三国时期吴国杰出将领,他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辅助周瑜等大破曹军于赤壁,并领兵袭破关羽,占领荆州。
学习本文,首先朗读课文一遍,了解文章内容,找出生字、生词,并查字典逐一注音、解释。
思考:
一、孙权是如何劝告吕蒙的?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用现身说法,更使劝告有理。
二、吕蒙听从孙权的劝告?结果怎样?
吕蒙听从孙权劝告,努力学习。具体学习的过程和情况,文章未作正面关于,而是通过鲁肃之口间接表现出来。鲁肃与吕蒙同是东吴名将,作为老相识,鲁肃过去是深知吕蒙的学识修养和才干的,但此次相逢与吕蒙谈论天下大事后,竟惊呼其“才略”绝非昔日可比,并表现出由衷的钦佩,正揭示了吕蒙经过学习取得的惊人效果。而吕蒙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话语回答鲁肃的惊叹,既简洁,又表现了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以及学习对于一个人才能的发展与提高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三、吕蒙经过孙权的规劝及自己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个有才略的人,吕蒙的变化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呢?
要开拓自己的视野,多读书一定能提高自己的见识。
积累:
一、流传至今的成语
吴下阿蒙:比喻学识尚浅。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二、词语:
博士: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涉猎:意为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的意思。
一、下列句中红色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当道,当权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理
c、蒙乃始就学 从事
d、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擦眼
二、下列红色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事情
b、见往事耳过去
c、孰若孤哪一个
d、自以为大有所益增加
三、下列词语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示陈述语气
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表陈述语气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感叹语气
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表肯定、确认
四、下列红色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但当涉猎
c、蒙乃始就学
d、肃遂拜蒙母
五、对下面的有关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课文主要采用正面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的。
b、课文通过孙权的劝学,说明只要努力学习,就能学有所成。
c、“吴下阿蒙”在文中指吕蒙,后来泛指只有武略而没有学问的人。
d、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资治通鉴》。
参考答案
一、b
解释:“治”在文中的意思应该是“研究”的意思。
二、d
解释:“益”应该理解成“帮助”的意思。
三、a
解释:“邪”在这儿表反诘语气
四、d
解释:“孤”古义是王侯的自称;“但”在文中是“只”的意思,现在常表转折;“就”在文中是“从事”的意思,与现在的意思也不同;“遂”古义和今义都表示“于是”的意思。
五、a
解释:文中主要通过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的。
中 考 解 析
一、(二零零一,山东省青岛市)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③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④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考点】:词语的含义
【分析】:这道题旨在直接考查对文言文句意的理解。所谓“关键词语”往往是疏通文言句意的障碍,不排除这些障碍,就无法正确的理解句意。对文言句中的关键词语,要联系上下文认真辨析。疏通了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就排除了正确理解全句的障碍。
答案为:
①那个人,眼睛正注视着茶炉,神色宁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没有的样子
②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③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④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
二、(二零零一,辽宁省)选出对句子大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c. 君将哀而生之乎?您将要悲哀地生下我吗?
d.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这些都是坚贞可*、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考点】:重要语句的翻译
【分析】:答案为c项。“君将哀而生之乎”中有两个关键词语,“哀”的意思是“哀怜”,后面省略了宾语“我”;“生”在句中是使动用法,译为“使……生活下去”。所以全句的正确翻译是:您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一零一九-l零八六) 北宋大臣、史学家。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治平三年(一零六六)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英宗命设局续修。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对,与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被命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于熙宁三年(一零七零)出知永兴军(现在陕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阳,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一零八四)成书。他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都亲自动笔。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_。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遗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二百九十四卷,又考异、目录各三十卷。编年体通史。光初成战国至秦二世八卷,名为《通志》,进于宋英宗。治平三年(一零六六)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一零八四)完成,历时十九年。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四零三),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九五九)。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二百二十二种。帮助编撰者有刘攽、刘恕、范祖禹等,各就所长,分段负责,先排比材料为“丛目”,再编成“长编”,然后由光总其成,删订定稿。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全书贯串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史事,有“考异”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录”以备查阅之用,为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较系统而完备的资料。注释主要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清初严衍著《资治通鉴补正》,为《通鉴》拾遗补缺,刊正错误,也做了一些工作。
孙权劝学的单元总结 第一零篇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⑴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⑵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⑵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测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目标
同学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一、揣测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
二、联系生活,让同学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
一、故事导入
孙权劝学的单元总结 第一一篇
第一五课《孙权劝学》
教学目标
一.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二.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三.学习运用_吴下阿蒙刮目相待_等成语。
四.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点:
(一)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二)学习运用_吴下阿蒙刮目相待_等成语。
(三)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预习
一、 阅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 (课外阅读读后感)三'
二、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
_开卷有益_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一.教师或请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三六二年间的史事。司马光(一零一九-一零八六),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正课
一.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
二请学生翻译。(一人译一句)
三.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掌事:掌管国家大事。但:只不过。多务:事情多。孰若:与……相比如何。遂:于是
四.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完成目标一)
(一)_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_(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二)_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三)_卿言多务,孰若孤?_(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四)_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_(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五)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五.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_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_
六.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_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_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七.提问:为什么_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八.提问:请解释_吴下阿蒙_并造句。(目标三)
讨论并归纳:_吴下阿蒙_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九.提问:请解释_刮目相待_并造句。(目标三)
讨论并归纳:_刮目相待_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_现身说法_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第二课时
一、 试背诵全文。
二、 复述课文(学生讲讲文章的内容和背景)
三、 情节表演(分男女两组,每组三给人,分扮演三个角色)
四、教师小结 (目标四)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_开卷有益_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五、布置作业
A.课后练习一、二、三。
B、背诵全文。
C、写写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六、说课精要:解决本课重难点要注意讲练结合,使学生更好的掌握。
教后记:
(附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_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_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_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呢!只不过应当刎览一些书籍,了解过去的历史。你说事多,比我如何?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补益。_吕蒙从此开始读书。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跟吕蒙议论事情,大吃了一惊说:_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啊!_吕蒙说:_士人离别三天,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你怎么发现情况这么近呢?_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教后记: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学生能够理解和找到文中的主旨。背诵的情况也是良好。
孙权劝学的单元总结 第一二篇
教学目标
一.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二.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三.学习运用_吴下阿蒙__刮目相待_等成语。
四.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点:
(一)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二)学习运用_吴下阿蒙__刮目相待_等成语。
(三)理解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前预习
一、 阅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 (课外阅读读后感)三'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_开卷有益_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一.教师或请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三六二年间的史事。司马光(一零一九-一零八六),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正课
一.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
二请学生翻译。(一人译一句)
三.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掌事:掌管国家大事。但:只不过。多务:事情多。孰若:与……相比如何。遂:于是
四.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完成目标一)
(一)_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_(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二)_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三)_卿言多务,孰若孤?_(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四)_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_(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五)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五.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_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_
六.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_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_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七.提问:为什么_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八.提问:请解释_吴下阿蒙_并造句。(目标三)
讨论并归纳:_吴下阿蒙_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九.提问:请解释_刮目相待_并造句。(目标三)
讨论并归纳:_刮目相待_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_现身说法_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第二课时
一、 试背诵全文。
二、 复述课文(学生讲讲的内容和背景)
三、 情节表演(分男女两组,每组三给人,分扮演三个角色)
四、教师小结 (目标四)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_开卷有益_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五、布置作业
A.课后练习一、二、三。
B、背诵全文。
C、写写这篇给你的启示。
六、说课精要:解决本课重难点要注意讲练结合,使学生更好的掌握。
教后记:
(附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_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_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_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呢!只不过应当刎览一些书籍,了解过去的历史。你说事多,比我如何?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补益。_吕蒙从此开始读书。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跟吕蒙议论事情,大吃了一惊说:_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啊!_吕蒙说:_士人离别三天,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你怎么发现情况这么近呢?_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教后记: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学生能够理解和找到文中的主旨。背诵的情况也是良好。
孙权劝学的单元总结 第一三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一.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二.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一.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二.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一.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二.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
一.故事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作品关于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三六二年间的史事。司马光(一零一九-一零八六),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释。)
二、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一.读一读
(一)认读: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二)全班齐读。
(三)解读:边大声朗读课文边根据课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大意,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四)释疑: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语句。
(五)故事复述。
二.议一议
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一)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二)“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三)“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四)“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
(五)“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三、模仿表演,体验反思
一、模仿表演
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然后进行对话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学生作点评。
二、体验反思
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
四、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一、总结存储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二、课外延伸
①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②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了本文后你的体会。
③课后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不可不学学习的必要性正面描写
劝现身说法学习的可能性人物对话
结友而别鲁肃的言行侧面烘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