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伦理知识框架总结
工程伦理知识框架总结 第一篇
(一)第一阶段:服从命令
早期工程师属于军队组织,最主要的责任就是服从命令。
(二)第二阶段:“普遍责任”
第二次产业革命过程中,工程师的地位不断提高,一九世纪末,“工程师的反叛” 运动第一次把“责任”与“工程师”联系起来,工程师要求把对上级的忠诚、服从责任转向政治、领导、管理和社会的责任。
(三)第三阶段:向社会责任回归
二战后,世界经济迅猛发展,新技术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但其负面效应也越来越突出和严重。工程师开始对自己在工程活动中的角色、对企业的商业目标和工程自身价值进行反思和检讨。
(四)第四阶段:延伸到对自然和生态的责任
“工程师对自然负有伦理责任”这一思想的形成与确立,根源于自然的生态危机。工程师对自然不但负有更大的道义上的责任,同时又是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以及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有生力量。
工程伦理知识框架总结 第二篇
工程阶段:伦理问题
概念设计:产品有用吗是不是合法
确定规格:物理上是否可行符合已经颁布的标准
设计:方案是否是最合理、经济的安全环保
采购:部件和材料通过质量检验了吗
组装、制造:工作场所安全谁监督安全有充分的时间保证高质量的工艺吗
产品检验:检验者是否独立于制造或建造方
销售:存在活路吗广告真实吗给客户提供好的建议了吗
产品使用维护:告诉客户风险了吗备件充分吗
产品回收:有监督使用过程及必须回收产品的承诺吗
工程伦理知识框架总结 第三篇
高科技归根到底只是一种工具、手段,是为满足人的需要而服务的,是人创造的结果,应永远为人类所控制。如果将高科技的作用推到至高无上的地步,摆脱人类理性的规制,高科技带来的绝不是福是祸。如果我们只信电脑,不信人脑;只愿人机对话,不愿人与人的对话;只信虚拟世界,不信现实世界;只愿过网际人生,而不愿过现实人生,那么必然让人失去真实的自我,成为“物化”的存在。
不能害怕技术的前进而扼杀技术的进步,应牢记技术是人为的,更是为人的,当然人应善待客体,做到人机和谐,实现共同进步。
工程伦理知识框架总结 第四篇
(结合本章对工程职业和工程职业伦理的论述,结合本章参考案例,谈谈你对工程职业精神的理解。)
工程职业精神其实就是工程职业伦理规范与工程职业专业技术精神的结合。工程职业中的道德伦理规范是确保工程走在一个正确的轨道上,而工程职业中专业技术精 神则确保了工程更好的进行与完成。本章“三聚氰胺”的案例中工程师严重的违反了 工程职业精神,利用专业技术手段钻了质检的技术漏洞,无视消费者的安全健康, 对社会造成巨大伤害。工程职业精神就是要求工程师恪守职业精神将公众的安全健 康和福祉放在首位,防范潜在危险、履行职责责任的伦理意识,利用本身专业技术 特征为工程服务,恪守诚实可靠、尽职尽责、重视服务的职责美德。在面对职业行为中的伦理冲突时回归工程实践、保持多方信任和通过权益的变通以应对责任冲突。
工程伦理知识框架总结 第五篇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经济评估、生态评估和安全评估。
(一)经济评估:工程的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必须具有功效,必须进行成本与利润的核算。重视效益、算经济的账是必要的,违背市场规律的“形象工程”与“长官工程”应该被否定。
正确地理解利益、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意义在于实现个体、团体与社会利益的统一。
(二)生态评估:工程不能无视生态环境,不能认为自然是可以无限索取的仓库、任加利用的对象。自然是能动的,会以自己的方式“报复”人类。
进行生态评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懂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意义在于避免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跟自然和谐共处。
(三)安全评估:A.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如施工人员、机械设备的安全等。B.工程建设成果管理、维护的安全;要避免意外事件(如战争)对工程安全的威胁。C.人们(特别是当地人)对工程的认同与满意。
为了工程顺利实施,人们必须要对工程进行安全评估。
工程伦理知识框架总结 第六篇
工程师除了对雇主负责以外,还要对社会公众、对环境以及人类未来负责。工程师不仅要精通技术业务,还要善于管理和协调,处理好与工程活动相关联的各种关系。
工程师的责任局限:(一)科学技术本身有价值倾向;(二)多重角色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使工程师陷入责任困境;(三)责任主体的集体化造成工程师的责任困境。
工程师所负的社会责任是有限,但至少:对于可预测的结果负责;工程师也是社会的一分子,对他人具有道德义务;工程师有职业上的责任,增进福祉,避免伤害;增加公众对工程的支持,推动公众对工程事业的支持和工程职业的信赖,树立工程师的正面形象。
工程伦理知识框架总结 第七篇
工程师在工程实验中的伦理准则包括:
客观公正;诚信;不滥用职权;正直勤勉。
(一)客观、公正是行业的立身之本。
(二)讲诚信、不说谎、不做引人误解、隐瞒真相的活动。
(三)不滥用职权、索贿受贿。
(四)工程人员应正直、勤勉的完成雇主交付的任务。
我国法律上对商业活动中工程师的义务规定包括:
社会利益,法律规定,必要说明
(一)工程师执行业务时,应考量整体社会利益与群众福祉,并确保公共安全。
(二)工程师应熟知专业领域的规范和法律规定,对不合乎规范和法律、损及社会利益与公共安全之事,加以纠正。
(三)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应用,应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或作业成果说明,以利于所有关系人了解其内容与影响。
工程伦理知识框架总结 第八篇
工程活动的特点:
一 )工程活动蕴含着有意识、有目的的设计。在具体实施之前, 工程师需要明确工程需实现的多方面的目标,需要思考可以调动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以及可以利用的知识与技术,进而探索实现目标可能采用的路径和方案。 二 )工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人们的知识与技术总是不完备的。任何工程师都要面对新的情境和问题,并因此包含着部分的无知和不确定性。面对这些知识与技术上的不完备, 工程设计师往往不可能在工程之前完全予以克服,而是要在工程的实践过程中不断通过试错和改错的方法来部分的消除。可以说工程实践本身上是一个探索性的实验过程。
三 )工程实践的后果往往会超出预期。由于实践过程中包含着不确定性,实践的后果并不总是完全符合实践者的理论预测和主观期待,其间既包括对盲目追求的过滤,也包括对保守追求的超越,同时也可能出现未曾预料的不良后果。
总之, 工程实践不仅涉及与工程活动相关的工程师、其他技术人员、工人、管理者、投资者等多重利益相关者,还涉及到工程与人、自然、社会的共生共在,因而面临着多重复杂交叠的利益关系。并且在部分无知的情况下实行的,具有不确定的结果。这些都使得工程实践与伦理问题紧密相关。
工程伦理知识框架总结 第九篇
生态伦理对工程提出的新挑战:
(一)在生态危机日趋严重的今天,如何处理当代人利益与未来人利益的关系,即如何在不违背民主理念的前提下,促使民众对已习惯的现实利益做出主动的放弃,切实保障未来人类的权益。
(二)如何公正地分配与协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保护自然环境上的责任与义务。
工程师必须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来应付上述挑战:
改造自然,排污量,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一)把改造自然的行为严格限制在生态运动的规律之内,使人类活动与自然规律相协调。
(二)把排污量控制在自然界自净能力之内,促使污染物排放与自然生态系统自净能力相协调。
(三)促使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再生产能力相协调,为人类的持续发展留下充足空间。
工程伦理知识框架总结 第一零篇
可持续消费指提供服务以及相关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物料的使用量减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产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不影响后代的需求。
实现可持续消费的途经:
(一)关键是强调消费者树立、强化资源、环境“话语意识”。
(二)改变与优化社会消费支撑系统。
(三)建立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结构的支撑系统是实现可持续消费的必要条件;提高消费环境的“话语意识”是实现可持续消费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