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波比实验总结
驻波比实验总结 第一篇
本次电磁场与微波实验时长八周,一共一九个小实验。其中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们组没有做布拉格衍射实验。
在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中,我们主要进行了定律的验证和现象观察,包括电磁波的折射、
反射、衍射、干涉和极化等现象。由于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是在大二下开设的,所以在实验开始我们发现有很多知识点存在遗忘现象,但还好电磁场实验同我们的感性认识更为接近,所涉及知识大多跟普通物理实验相关,在现象和定律方面我们记得还算牢靠,所以实际进行起来也还算顺手。但是电磁场实验由于实验室空间和环境的限制导致了其测量误差较大,像极化实验我们就不得以测了很多次最终取了多次实验的平均值才勉强得出与定律相符合的实验结果,但是总体而言,基本上都验证了实验的相关定律。电磁场的.前两次实验,主要是验证反射与折射定律,测量单缝衍射与双缝干涉,由于在高中便已经学过了这些知识,故而上手十分容易,不过是将待测量转变为电信号进行验证求解。第三次的实验涉及到迈克尔逊干涉仪、平面波的极化,这些知识都是在大学物理和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中的重点知识,尽管有些知识点记得不是很清楚,但是我们都对照实验指导书进行了仔细的预习工作,所以实验也还算顺利的完成了。最后一次实验是用专门的仪器对学校周边的场强进行测量,需要我们进行户外采集数据,一方面考验了我们对实验仪器的使用,另一方面对于整个学校的场强变化也有了一定了解,在这次实验中我们组还遇到了一些问题,一开始我们听从老师的推荐选择了的频段,但测量结束后回来分析数据发现结果并不理想,场强的分布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十分均匀,在查资料和询问老师后才发现的发射台在全北京都是少数,所以在北邮校园内测量起来场强分布并不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我们又选择了一五零MHz进行了测量,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接下来的几周我们进行了微波测量实验,实验中主要运用了实验仪器测量了一些上个学期微波课程中的基本变量,例如波导波长、驻波比和介电常数等。让我们从动手操作实验仪器的角度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其中的原理。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微波信号源、微波功率计的使用,同时了解了波导测量线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首先是信号源波长功率的测量和测量波导波长,这两个实验较为简单,指导书上也对相关知识点有详细的说明,基本上是对微波测量系统的熟悉过程,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学习了波长计的使用和两种定标方法。第二次实验是微波驻波比的测量和阻抗匹配,此次实验的前半部分做起来遇到了很大的问题,由于仪器精准度等很多问题导致短路和开路的驻波比无法通过等指示度法测量出来,在和老师同学们的共同探讨中我们最终利用了仪器本身说明书中的方法粗略估计出了相应驻波比,但是和理论值仍存在很大误差,但也只得作罢。后一个阻抗匹配的实验,由于上个学期已经做过相应的仿真实验,所以在实验仿真上并没有太大的困难,虽说老师说我们因为是第一个做这个实验的班级,在调阻抗匹配时有可能会耽误一些时间但是我们还算是比较快地完成了实验。最后一次的微波实验是用谐振腔围绕法测量介电常数和天线特性测量,虽然方法和实验的思想都没听说过,但是实际上开始做之后我们就发现不过就是新增加了一个波导测量线系统的应用,本质上仍然是微波各个参数的测量,最后进行数据处理即可。
全部实验完成以来,现在重新回顾整个实验历程,感觉受益良多,经过这个学期的实验课,让我更加直接地理解了微波的应用,对于微波测量的了解,不仅增长了我对这门课的兴趣,也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希望以后学校能够增加更多这种实验,一边研读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动手实践,对于学习电磁场和微波的课程都有着十分好的效果。
最后感谢学校学院安排此次试验,并且感谢老师的悉心指导,让我在实验课中收获很多。
驻波比实验总结 第二篇
做完最后一次试验后,我们八周的电磁场与微波实验也结束了,在实验中我们收获了很多知识与经验,同时也发现了实验的一些不足之处。以下是我对部分实验的看法。
一) 希望能加强对实验器材的管理
实验中,我们很多次发现许多器件不足,需要各个组之间相互借用,有时还需要等到其他组做完才能继续实验。这不利于同学们完成实验,而且对于实验室的器材维护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建议实验室以后加强对于实验器材的管理与维护,同时也加强同学们对实验器材的重视和爱护,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好的实验环境。
二) 课程安排不太合理
微波测量是上学期学的,大家还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对实验原理理解的比较快,实验进行得也比较顺利。但电磁场是大二学的,已经基本都遗忘了,预习起来比较吃力,理解得也要慢一些。
三)实验互相干扰太严重
由于实验室较小,各组之间的干扰比较严重,几乎每次写实验误差分析的时候都要写上这一点。其实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小组进行实验的时间或者扩大实验场地。
驻波比实验总结 第三篇
求线密度平均值
()/六 =
不确定度
线密度的表达式:
计算得出误差
()*一零零%=
七.思考题
在弦线上形成稳定驻波的条件是什么?
在弦线上形成稳定驻波的条件是当弦上产生驻波时,弦长L为半波长的正整数倍。
八.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所求线密度平均值
不确定度
线密度的表达式:
±,计算得出误差:
()*一零零%=。
驻波比实验总结 第四篇
[由学生写,线上学习不用写]
(一) 调节弦振动仪的输出频率至合适值,移动可动滑轮的位置,观察弦线的振动及驻波的形成;
(二) 调节至得到驻波后逐渐改变频率的大小,观察驻波的化。
(三) 接好线振动实验仪,在砝码盘中放入砝码,调节频率和弦线两端点的距离使弦线上出现明显的振幅最大且稳定的驻波,要仔细观察,使波节点禁止不动为止。
(四) 用米尺测量n个节点间距离,即n-一个半波长的长度L。
(五) 保持砝码的质量不变,改变频率和弦线两端点的距离重新使弦线上形成稳定的驻波。再测量n个节点间的距离,即n-一个半波长的长度L。重复测量六次,由计算公式计算出弦线的线密度。
驻波比实验总结 第五篇
用微波分光仪测量玻璃厚度
一) 实验目的
深入理解电磁波的反射、折射和叠加
二) 实验设备
S四二六型分光仪的改进设备
三) 实验原理
发射波在玻璃表面反射一次,透过玻璃后经反射板反射一次。当两次反射博得路径相差波长的整数倍的时候,接受喇叭收到的信号最强。
设玻璃厚度为x,可以动板与玻璃距离为d,θ一和θ二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v一和v二分别为空气中速度和玻璃中速度。
其中θ二可由计算得出,λ、d、θ一均可以测量得到。为减小实验误差可选取多个入射角进行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可参考以下数据。
四) 实验步骤
一、将反射板紧贴玻璃,记下此时刻度d一;
二、移动反射板,观察接收信号,当信号出现一次最大值时记下此时刻度d二;
三、继续移动发射板,再次出现最大值时记下刻度d三;
四、更换入射角度,重复以上步骤。
五、将数据填入表格并进行计算。
五)数据记录
λ=(d三-d二)*二
d=d二-d一
带入公式(三),即可求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