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就范文网 总结报告 对绵竹年画的总结-绵竹年画信息收集表

对绵竹年画的总结-绵竹年画信息收集表

对绵竹年画的总结 第一篇(殷菊兰)Q:您店里这些旅游纪念品都是哪里进的呢?A:各种地方,有的是成都有的是义乌。Q:店里什么卖得多一些呢?A:小朋友的玩具卖得多一些,余下的就是绵竹年画卖得多一点,因为这。

对绵竹年画的总结

对绵竹年画的总结 第一篇

(殷菊兰)

Q:您店里这些旅游纪念品都是哪里进的呢?

A:各种地方,有的是成都有的是义乌。

Q:店里什么卖得多一些呢?

A:小朋友的玩具卖得多一些,余下的就是绵竹年画卖得多一点,因为这个也是我们当地主打的产品。一般是对年画文化有了解的人才懂得它的价值,才愿意在这上面消费。你们现在新一代的年轻人有文化,才能有渠道了解一些当地文化,像我们很多文化水平不高的一代就不了解,更愿意送剑南春什么的。地震过后,二零一零年到二零一五年期间,如果到年画村来,你不买一幅年画回去都不敢说自己到过年画村来,现在不一样,都只是饱饱眼福看一看就可以了。前几年的经营情况比现在好多了,疫情之前经常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外地旅游团来这里,以前外国的旅游团来这里几乎每个人都要买点东西,疫情后都少了。

Q:像您这样制作一副刺绣年画作品需要用多久呢?

A:如果天天做的话就要用一个月。

Q:您会带一些徒弟传承这个手艺吗?

A:徒弟很多,但是都没有坚持做下来,因为这个和经济挂钩,我们绵竹年画的私人商户都是自己搞。在现在这个经济社会是这样,也不是说这个东西不好,确实是传统的东西抬不起价格,喜欢的人群也少。

传统行业生存下来都很难,像你们这样的大学生也不是不愿意加入进来,而是靠这个根本没法生存。我们是做了这么多年了,丢掉的话既舍不得,也不知道除了这个还能搞什么其他行业了。

之前像我开的这样的小作坊,在绵竹应该有四十几家,地震之后关了二十来家。根本就没有人来,商户也生存不了,卖不出去。我们只是因为在年画村,年画村还是个旅游景点,还好一点,绵竹也不是只有年画村在做年画,还有其他一些乡镇也在做,旅游景点还能够有点消费人群。我们以前不卖这些小商品小玩意儿,是疫情过后没有办法,必须用这些吸引不同的消费群体,比如小孩,老年人喜欢的东西。

Q:您这个刺绣是先画好再绣的吗?

A:对,先打好版,印在缎子上再绣。但是大幅的就不行了,没有这么大的版,只能描好再绣,花费的时间就更多。绣和画很像,都是先描好线条再“上色”,这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传统做法。

Q:那这些画的刻版都是谁提供的呢?

A:都是自己找的手艺人刻的。绵竹年画和其他年画不太一样,一个版就可以刻一幅画,其他三大年画都是套色,一个颜色一个版。

Q:您店里的年画作品平时是游客买的多一些还是当地人买的多呢?

A:当地人买年画的多。因为当地人知道这些是实打实的好东西,像我们这种手工刺绣,外地人认可度不高,大部分都是德阳这一片买回去送人的。

对绵竹年画的总结 第二篇

(陈强接受采访)

Q:您画的这些年画是买家自己来买还是您交给年画村负责的人统一卖?

A:这种基本上是没有统一的,有不同的工作室有不同的渠道,由工作室来绘画和销售,都是自己负责的。

Q:最近这段时间来参观的人多不多?

A:这两天不多,这段时间虽然疫情好一些,但是天气太热。毕竟游玩的话,一个是工作室,还有一个是地方的基础设施,不然像这么热的天气,游客留不住。

Q:一般什么季节的时候客流量会大一些?

A: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是从国庆到第二年四五月人都比较多,天气比较好(适合游玩参观)。

Q:一般游客来了,参观完会买一些年画吗?

A:会的,有的游客带小朋友来会在这里买东西,有些对年画有需求的也会采购一些。

Q:这个工作室除了您自己以外还有多少人呢?

A:我们这边(人员分工)多,我们这边有手绘、刺绣还有专门画墙壁绘画和设计,各个分工不一样,人数大概有二三十个人。

Q:其中有没有学徒呢?

A:有,像有些成年人,大学生,中学生(都)挺多。

Q:年轻学生容不容易坚持下去?

A:实际上我们这边要求不高,要看本人意愿。传统年画要学绘画,实际上学的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画面,再加上本身绵竹年画的画面多,基本上各个风格和绘画方式不一样,所以学这些都是需要时间,要静得下来,坐的住才行。

Q:有没有什么媒体来这里进行宣传?

A:有,来这里的媒体多,每年省电视台,中央电视台,还有一些境外的媒体都会来年画村。

【陈强(左二)与成员合照】

对绵竹年画的总结 第三篇

历史渊源

据道光二十九年绵竹县志记载:“绵竹西北山林所产,以竹木为大宗,竹纸之利,仰给者数万家犹不足,则印为书籍,制为桃符,画为五彩,神荼 (tú) 郁垒,点缀年景。”

绵竹龙门山中段与成都平原北部连接,成都自唐以来便是中国雕版印刷的中心,绵竹受其影响,相传在宋代已有木版年画生产。据口述资料,清代乾嘉年间,绵竹有年画从业人员九百余人,大小规模不一的作坊三百多户,年产包括门画、斗方、屏堂、杂条、拓片、案子在内的年画一千二百多万幅,远销云南、贵州、陕西、青藏、两湖及四川省内各地。

绵竹木版年画的题材除传统的门神画以外,还涉及戏曲故事、山水花鸟、写景纪实、吉祥图案等。绵竹各地年画制作有专业分工,城区偏重拓片、杂条、斗方、案子,并兼及门画;清道乡偏重彩色清水大袍;遵道乡偏重美人、娃娃戏,如此等等。绵竹木版年画兴盛时,出现了行会组织“伏羲会”,自发对年画产品进行评议。

绵竹木版年画不仅在中国西南、西北地区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而且还深受印度、缅甸、泰国及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喜爱。

对绵竹年画的总结 第四篇

绵竹年画又称,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多以木版印出轮廓而后填色。绵竹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齐名为中国四大之一,素有_四川三宝_、_绵竹三绝_之美誉,绵竹年画是世世代代民间画师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体现巴蜀人民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和古老的汉民族风尚。二零零二年二月,绵竹年画入选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绵竹年画

产地:四川

别称:绵竹木版年画

国家:中国

目录:一起源二特点三分类四制作工艺五代表作六发展历史七艺术特色八影响

对绵竹年画的总结 第五篇

经过几天以来的实地采访和资料调查,团队发现“绵竹年画”这一文化标志目前的经济创收主要包括绵竹年画村内部的旅游经济效益和以剑南老街等地点为代表的年画产品售卖收益两方面,其中既有年画传承人个人的作品售卖收益,也有以绵竹年画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产品收益。

(中国绵竹年画村旅游区导游全景图)

在旅游经济方面,建设于二零零六年的中国绵竹年画村着力于特色景区建设,一方面始终坚持绵竹年画这一“名片”,通过在居民房外墙上进行绘画等方式营造出独属于年画村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为了增强对不同年龄段、拥有不同需求的游客的吸引力,绵竹年画村内设有农事体验区、水上乐园区、特色餐饮区等不同功能区;村民也自发创业,在家门口开起了“农家乐”和民宿,实现就近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村民自营的多人自行车租借项目)

(当地农家乐的美食)

年画村不仅孕育着这些相对传统和常见的乡村旅游项目,更是年画传承人作品的一大销售渠道。针对相关问题,团队成员进行了多方采访。

(年画村墙壁上的年画)

对绵竹年画的总结 第六篇

年画《迎春图》,应为黄瑞鹄受清末绵竹富商杜敬成之聘,在杜敬成家花半年时间完成的春游风俗画。《迎春图》以连环组画的形式构成,每幅长四八厘米,宽四八厘米。这是一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力作长卷,根据四幅画卷的画面内容,大致分为四部分:迎春、游春、台戏、打春。此画卷目前仅留四条幅,无论怎样对接也找不到四条幅的接口处。如第一幅后面的抬“三牲”和第二幅耍龙狮舞,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连接或过渡之处。第二幅结尾处的骑马官员从砖坊出来,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和第三幅刚出一门坊的台戏对接,第三幅结尾的《西游记》台戏,怎么也不可能和第四幅的打春牛对接。

对绵竹年画的总结 第七篇

绵竹年画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代不断地实践和更新,从内容到形式逐步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 一幅年画的完成,先由画师起稿,刻版师雕版,再印刷到纸上描绘。其线条只起轮廓线作用,必须以彩绘艺人按程序施彩而成。由于用色除品色(染料色)外,也兼用石色(矿物质色),因石色的覆盖力强,原有的雕刻线经不同的石色覆盖后,还须重新勾线,只是画面上的品色部分,因其色泽透明,原有的刻线虽经覆盖仍清晰可见,便不再勾线。这两种处理方式相结合,形成了绵竹年画水印与彩绘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

绵竹年画无论是门画或是斗方,大部分的构图,都讲究高度的简练,在有限的画面上较合理地使用宾主、虚实、呼应、开合等对立统一法则,达到对称、均齐和别致的装饰意趣效果,构成了绵竹年画完整、饱满的艺术特色。从门画的武将文官到斗方中的仕女童子,多不设或少设背景,那画面的白纸,不是画面的割裂而是有机地联系着画中各部分,这种“取一而舍万千,明一而现千万”的大胆构想和处理让我们从中体味到构成的力量,从而超越视觉范围,给人以自由驰骋的理想天地。

绵竹年画在色彩上的处理是别具一格的,其基本色有黄丹、佛青、桃红、草绿等四色。运用色相和色度的对比,是民间彩绘大师们所惯用的手法。它单纯而艳丽,浓重而明快,对比而和谐。他们还用称为“鸳鸯笔”的扁笔在画面上构成了既有立体感又有质感的特殊效果。而借助色彩同类色深浅及阶梯变化,造成了深、浅、明、暗的过渡,所形成的立体效果,增加了画面的节奏和装饰情趣。

“填水脚”是绵竹木版年画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出自那些技术娴熟的艺人之手。旧时年画艺人一般受雇于人,“明展明挂”等画法是按画铺或作坊的要求而作,“填水脚”则是属于艺人自己支配的。艺人们在除夕之夜为老板做完年终之活后,趁收拾画案的片刻工夫,利用颜料碗的余色,在剩纸上匆忙赶绘出几对门神,赶往夜市出售,赚点外快,帮补生计。在画“填水脚”时,时间短促,艺人凭一气呵成,笔锋奔放雄健、神韵十足,别具洗炼、概括之情趣。“填水脚”以它的天真、质朴、粗犷而成为绵竹年画中的珍品,深为艺术界称道。

清末画师黄瑞鹄的《迎春图》,堪称绵竹年画的杰作,此图描绘清朝绵竹迎春会盛况,以六米长卷描绘了四百多个人物和丰富多彩的迎春活动,生动地再现了清代的民俗民风,具有很高的民俗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

对绵竹年画的总结 第八篇

绵竹年画历史悠久。她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还是一个谜。据<山海经>等记载,相传在东海渡朔山上有一棵弯曲伸展三千里的大桃树,它的枝桠一直伸向东南方的鬼门,山洞里的鬼神都要由此出入,树下有两位神将把守,是哥俩,名叫神荼(读音伸舒)、郁律(读音郁律)。他们发现有害人的恶鬼,就用苇索捆住送去喂虎,使人们得以安居乐业。从周代起每逢年节,人们便用桃木板,画上两位神将的像,悬于大门或寝室门两侧,用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后来唐代,又出现了能镇邪纳祥的、的画像,这以后门神就越来越多了。不过,以往的门神,包括由门神演变而成的中国年画,多由画师手工画成,直至宋代,由于活字的发明,木版年画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行和发展起来。待到明清以后,形成了各具特色和最大规模的中国四大年画制作中心。即:四川的绵竹年画与天津、山东潍坊、江苏花桃坞,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对绵竹年画的总结 第九篇

今天的非遗故事到此结束

我们下期再见

【玉田泥塑】【徐水舞狮】

【评剧】【唐山皮影戏】

【北京玉雕】【北京绢花】

【晋祠庙会】【形意拳】

【孝义木偶戏】【闻喜花馍】

【阜新玛瑙雕】【东北二人转】

【江南丝竹】【越剧】

【功德林素食】【无锡精微绣】

【秦淮灯会】【淮剧】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

【竹雕】【扬州剪纸】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

【琵琶艺术(平湖派)】

【古琴艺术(浙派)】

【余杭滚灯】【西安高腔】

【兰溪摊簧】【青田石雕】

【灯彩(仙居花灯)】

【铜雕技艺】【蓝夹缬】

【砀山唢呐】【蚌埠花鼓灯】

【青阳腔】【徽剧】【庐剧】

【徽州三雕】【徽派盆景】

【界首彩陶】【畲族民歌】

【泉州北管】【梨园戏】

【潮剧】【霍童线狮】

【泰宁梅林戏】【软木画】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

【灯舞(鲤鱼灯舞)】

【采茶戏(高安采茶戏)】【赣剧】

【萍乡湘东傩面具】【瓷板画】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歙砚制作技艺】【夏布织造技艺】

【聊斋俚曲】【柳琴戏】

【蹴鞠】【鲁派内画】

【东昌葫芦雕刻】【鲁绣】

【锡雕】【潍坊风筝】

【东阿阿胶制作技艺】【开封盘鼓】

【少林功夫】【陈氏太极拳】

【麦秆剪贴】【跑帷子】【汴绣】

【宝丰酒】【南阳烙画】

【唐三彩烧制技艺】【浚县泥咕咕】

【宜昌丝竹】【土家族打溜子】

【黄梅戏】【武当武术】

【天门糖塑】【黄梅挑花】【汉绣】

【楚式漆器髹饰技艺】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

【铅锡刻镂技艺】【汝城香火龙】

【靖州苗族歌鼟】【土家族摆手舞】

【瑶族长鼓舞】【巴陵戏】

【湘剧】【湘绣】

【湘西苗族民歌】【荆河戏】

【花鼓戏】【广东音乐】

【粤剧】【沙头角鱼灯舞】

【古琴艺术(岭南派)】

【西秦戏】【梅州客家山歌】

【麒麟舞】【湛江傩舞】

【惠东渔歌】【中山咸水歌】

【南坪曲子】【川江号子】

【川剧】【蜀绣】

【四川清音】【成都漆艺】

【四川竹琴】

特别说明:图文部分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对绵竹年画的总结 第一零篇

细活:

一.明展明挂:为绘工精细富丽的一种。

二.勾金:笔蘸金粉或银粉勾出图案。

三.花金:是彩绘后的再加工,用木制花型戳子,拓上金或银色花纹,现所见花戳子约三十几种,分服饰花、帽花、衣角花、袖口花。

四.印金:印过墨线和彩绘后,再用原印版复印一遍胶水(脸手除外),然后撒上金粉或银粉,扫净余粉后即显出金线或银线。

粗活:

一.水墨:讲究笔墨烘染和淡雅的色调。

二.常形,力求设色单纯。

三.填水脚:即寥寥几笔大写意,是绵竹年画的特色绘法。

对绵竹年画的总结 第一一篇

第一,加大对乡村特色文化的宣传力度,当前应利用好国家政策,把握时代红利。抓住时机对乡村特色文化进行亮点挖掘和大力宣传,使乡村特色文化进入更多人的视线范围,引起更广泛的重视和关注,从而为下一步的产业化发展打下群众基础。

(纪录片:《地上长出的艺术·绵竹年画》)

第二,注重多产业的融合发展。乡村特色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如果仅仅走单一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那将会遭遇资源匮乏、创意欠缺等问题。文化产业是一个开放的产业体系,只有打破保守、固步自封的心理,通过对本土民间年画反复地多视角地审视,找到突破的瓶颈。在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时,应当破除之前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老旧思维,大胆设想,多方面、全方位对具体的文化产业的地理区位、受众人群、文化特色进行探索,立足当代生活和群众的实际需求,思考此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相结合的可行性,力求找寻出科学合理的产业融合方式,促进多产业的共同发展。

第三,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文化产业是多方力量的整合,单靠一方力量很难将产业做大做强。以绵竹年画村为例,二零零八年以前,年画产业还是以小作坊形式生产,震后,在政府的支持下,不仅创立了大规模年画基地、绵竹遵道镇棚花村年画传习所、绵竹年画博物馆,还有乡风画舫、三彩画舫等年画产销企业。这样的产学研想结合的发展模式能及时、准确地反映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建设中的困境,并提出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对方案的落实和检验也更加方便和快捷,省去了大量繁琐的信息沟通步骤,节约了时间成本。

(宣传手册)

绵竹年画村的实践探索做到了乡村特色文化的创新性开发及产业化发展,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文化产业提供了一条可行性极强的发展示范路径。希望绵竹年画产业可以依据现有优势和口碑进行创新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绵竹年画村也可以在后疫情时代下依托年画产业实现经济腾飞和乡村振兴。

文字丨苏雅轩 向诗凡

图片丨王姿郦 钟伟 向诗凡 苏雅轩 王怡雪 网络

美编丨王姿郦

对绵竹年画的总结 第一二篇

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洗炼、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在内容上,绵竹年画内容广泛,品类繁多。归纳起来有:避邪迎祥、历史人物、戏曲故事、民俗民风、、花鸟虫鱼等。

在形式上,绵竹年画主要有木版套色、绘印结合、完全绘制三种。

在技法上吸取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彩绘和工笔重彩画的某些手法,色彩鲜艳,对比强烈而又和谐。

对绵竹年画的总结 第一三篇

年画艺人在他们的作品上无拘无束地使用着尽可能艳丽的颜色:桃红、佛青(近似兰原色)、猩红、草绿、金黄……大红大绿、又热闹、又刺激,充满生机和活力。但是在强烈的对比中,也讲究适意和和谐。他们常常用少量的:“二门子灰”、或金、银、黑、白等线、面穿插在对比强烈的色彩中间,以协调画面色调。艺人们把他们多年来在实践中总结出的配色经验,扑素的总结成了一句蕴含着深刻的口诀:“深配浅、酽(指浓度)配淡,深浅酽淡要相间。”绵竹年画的颜色多用矿物质色和民用染料,根据季节不同制作时调以不同成份的胶矾,使作品颜色爽朗,耐晒耐淋,经久不败色。

对绵竹年画的总结 第一四篇

绵竹年画又称绵竹木版年画,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一,因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

绵竹年画虽然历史悠久,文化意蕴深厚,但发展过程却颇为坎坷:“它起源于北宋,兴于明代,清嘉庆年间最为兴盛,民国时期开始走下坡路,逐渐没落……二零零二年,四川省绵竹市人民政府开始主办‘绵竹年画节’,二零零七年,国家出资在成都举办非遗展览,其中绵竹文化非常受欢迎……”

但在二零零八年五月一二日的汶川大地震中,绵竹年画产业基地、画舫几乎全部被夷为平地。

(汶川地震后的绵竹年画村景象)

基于当时的经济发展以及文化工作建设尚不成熟的情况,绵竹年画产业的发展遭到了重创。概括而言,共有如下四部分的问题:

对绵竹年画的总结 第一五篇

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联动发展,发挥各自优势,从而达到“一+一>二”的效果,是合作共赢的有效途径。

乡村往往大部分地理位置较为偏远,风景宜人,空气清新,民风淳朴,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条件。而当下的旅游具有低龄化趋势,青少年人群往往不单单满足于观光享受,还有求知、学习、探索的愿望,乡村特色文化恰好满足了这种愿望,因此,乡村特别适合走“文旅融合”的发展道路。“文旅融合“是一种以传统旅游业为基础的新型“旅游+”产业模式,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绝大多数乡村旅游偏向于“走马观花”,游客们很少深入感受乡村特色文化,因此也造成游客对景点印象不深,评价不高,重复游玩的愿望不强烈等现象。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有机融合,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真正乐在其中,并对该文化燃起兴趣,那将会有效提高景点游玩的重复性,大大推动文旅产业链的成熟化。

(年画村宣传手册)

“旅游产业优化升级是‘文旅融合’的内在源动力……文化发展需求是‘文旅融合’的外在驱动力。”在实际的乡村产业规划中,需要综合考虑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优势及发展需求,充分使“文旅融合”的内外动力有机结合起来,不生搬硬套老旧的文旅发展模式,而是在学习、分析过国内外成功的文旅发展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做具体的特色改动及创新,使文化和旅游资源都发挥最大化优势。

对绵竹年画的总结 第一六篇

绵竹因盛产一种韧性极好的竹子,继而制作桃符,画为“神荼郁垒”,使绵竹木版年画在清代忆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桃花无坞同称为中国木版年画四大家。

绵竹木版年画属民间美术,它植根民间,其装饰性和雕刻艺术,在早期显然受到汉代四川画像砖艺术的影响,从传承下来的传统木版年画作品中,仍可以感受到磅礴的气势和天真、质朴、粗犷的生命活力。

唐代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当时中国已出现了最早的宗教题材的木版年画,而木版年画艺术与雕刻印刷术对于人类文化的大量传播又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而进入蜀中的大批文人学士及画师中道释者居多,绵竹木版年画也受到宗教画影响,现存的绵竹年画中的中堂画“金刚”、“家神”、“魁星”和拓版“赵公镇宅”等,内容和形式都和宗教画同出一畴,其彩绘技巧和线条的装饰味与四川寺庙中的风格极为相近。

宋代,四川更是中国四大印刷中心之一,木版印刷已发展到刻技纯熟,印刷精美的程度。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汴京“迎岁节,市井皆卖门神……”吴自牧《梦粱录》载岁终“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纸乌镇印钟馗、财马、回头马等,馈以主顾。”另有史料证明,宋代在以成都为中心的附近各县都有生产年画的作坊,尤以“小成都”而闻名的川西古城绵竹的雕版印刷更为发达。据《续编绵竹县志》记载:“绵竹年画远在明代忆有相当成就……当时泸州及陕西蒲城地区已贴过内容喜庆的绵竹年画。”

明清两个朝代,尤其是清乾隆年间,是绵竹木版年画发展的辉煌时期。

清代中叶,四川城乡各地普遍兴建会馆时,多聘请绵竹画师和塑匠雕塑神像,彩绘梁壁,使年画师们的艺术在实践中得以发展;绵竹造纸业不断发展和革新,实验成功“粉笺纸”;年画作坊管理完善,分工细致,专人专事,精益求精,不论刻版、敷彩都达到较高水平,并出现有特色的流派和个人风格;外省和本地画商起了媒介的作用。绵竹县志载:“商贩远自陕甘滇黔,裹银来市易画,仲冬则接踵城南,购运者遍于王道百五十里。” 由于以上原因,当时的年画作坊发展到三百余家,达一千多人,全县每年生产门画一千二百多万份,画条二百万份以上。此时年画行会“伏羲会”成立,每年办会两次,会上要对各路年画进行评议,决出名次,这样一来,更促进了绵竹年画的发展,全县作坊遍布城区及西南、板桥、新市、清道、遵道、拱星等乡村,各流派的特色也更加突出。城内老字号“傅兴发”生产的门神工艺精细,五彩鲜艳,衣褶清晰,眉目生动。“云鹤斋”的木版拓片享有盛誉。清道乡“曾发皓”、“何云发”的清水大袍自成一派,遵道乡的仁女,娃娃戏凤风格独特。而金专出斗方样张,有“肖斗方”之称。

当时绵竹县有大小年画市场小市在块中北河坝及清道乡,从清道乡起要摆到近城的南轩祠,约十五里路。大市在城内南华宫,从腊月初一开始,每天要出售到二更天,直到腊月三十为止。绵竹年画经画商传播,除省内民众广为张贴外,还销于陕西、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并远销今越南、缅甸、印度及东南亚各国。

民国时期因农村经济破产和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大大影响了民众对年画的购买力,加上绵竹县豪霸横行,土匪啸聚,大小纸厂被洗劫或烧毁,年画作坊纷纷倒闭。昔年誉满中外的绵竹年画已是“丹青零落不成妍”的衰败景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