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就范文网 总结报告 音乐教学策略总结-音乐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

音乐教学策略总结-音乐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

音乐教学策略总结 第一篇关键词:高中 音乐教学 欣赏 教学策略不论古今中外,皆认为音乐在教育中不只为其基础,更可由培养个人情操至改善整个国家的风俗与气氛,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除了陶冶性情及移风易俗之。

音乐教学策略总结

音乐教学策略总结 第一篇

关键词:高中 音乐教学 欣赏 教学策略

不论古今中外,皆认为音乐在教育中不只为其基础,更可由培养个人情操至改善整个国家的风俗与气氛,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除了陶冶性情及移风易俗之外,音乐可以不透过事物表相,直接触动人的心灵,且超越国界与地域限制的特质,让我们可不受限于语言,藉由聆听获得来自内心深处的感动,并培养美感鉴赏的能力。普通高中课程纲要总纲指出提升人文、社会与科技的知能及加强逻辑思考、判断、审美及创造的能力等为本阶段教育目的之一,普通高中教育除延续国民教育阶段的目的外,并以提升普通教育素质、增进身心健康,养成术德兼修的五育并重的现代公民为目的。换言之,高中的教育目的除衔接九年一贯课程外,其目的在于期望培养德、智、体、群、美等五育均衡的下一代,而音乐教育则为美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高中音乐教学及相关探讨

(一)高中音乐教学内容

音乐欣赏是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活动,属于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是丰富学生音乐知识,开阔音乐艺术视野,提升音乐艺术审美修养的必修课程它同时是人精神层面的审美心理活动,透过聆听各种体裁、形式、风格乐曲的经验性活动,藉由感情与理智两个层面,认识音乐作品所反映出来的艺术思想与艺术形象。有人认为没有人不会欣赏古典音乐,只要能够感受它,即懂得欣赏古典音乐,而当对音乐的各种知识逐渐增加时,则对该乐曲会渐渐产生不同的感受与共鸣。也有人认为音乐欣赏的定义即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每个人对音乐的领悟力不同,这样的领悟力必须藉由学习而培养。而每个人欣赏音乐的角度不一样,有些人重视音乐所要表达的意境,亦有人纯粹从技巧的表现去欣赏音乐。因此,必须培养对音乐的主见,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以更积极的态度来聆赏音乐。

(二)高中音乐教学的目的

一.培养欣赏者对音乐的兴趣及爱好,透过音乐教学累积其音乐经验,藉此提升音乐想象力及音乐的理解力。

二.给予美的感受、美的教学,培养欣赏者高尚的道德与情操。

三.透过音乐教学全面提升人的审美鉴赏能力及文化艺术修养,并在过程中逐步熟悉民族音乐语言,热爱民族文化及传统的音乐艺术。

(三)音乐欣赏者类型

一.被动型欣赏者:部分音乐演奏的目的是为了配合情境需求,其主要功能为背景音乐,欣赏者通常未被要求仔细聆听音乐,因此无法真正的欣赏音乐。

二.感官型欣赏者:此类型的欣赏者需要较高度的注意力,无论是否真正了解音乐本身的内涵,皆能领略其中音乐的不同表现。

三.情感型欣赏者:此类型的欣赏者会因音乐而带动感情及情绪,而对音乐产生反应,本身即具有天赋的音乐性。

四.理解型欣赏者:与上述三种类型的欣赏者正好相反,此类型的欣赏者需要投入专注力于音乐本身,并对音乐的进行有着敏锐的理解力。对他们而言,高中音乐教学的意义是明白所听的音乐的特性及内容,并养成对音乐艺术感受的主观认知,比前述三种类型的欣赏者更能真正欣赏音乐。

二、高中音乐教学指针及策略

(一)高中音乐教学指针

一.与学生的经验有关:了解学生的先备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学习风格、语言能力、社会发展阶段等各种条件。

二.明确课程的教学目的:应让学生的注意力置于该教学活动的教学重点,避免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聆赏音乐,甚至让音乐变成背景音乐。而同样地,教师亦必须反复播放音乐,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理解教师所教学的内容。

三.设计学生响应的方式:教师可设计学生响应的方式,透过学生的响应了解是否达到该活动的教学目的。

(二)透过音乐相关因素进行音乐教学

一.主题教学法:于教学之前,反复聆听及哼唱乐曲之中的主题,熟悉主题过后再进行整曲的聆赏,此教学方式特别适用于以主题发展所构成的音乐。

二.读谱教学法:即边听音乐边读谱的教学方式。使用读谱教学法宜由熟悉的曲调及声部数目较少的曲目着手,如此一来,不只对音乐的熟悉度增加,连带也增进阅读乐谱的能力。

三.分析教学法:主要针对节奏、曲调、调性、和声、曲式、乐种等音乐要素,辨别动机、主题,分析作曲家发展主题的手法及全曲曲式,并了解该作曲家、该乐派的风格,从里到外彻底了解。尤其是结构较复杂的乐曲,更需要使用此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四.技巧教学法:教学者本人可于他人演奏中了解其技巧上的优点与缺点。

音乐教学策略总结 第二篇

合作教学策略在作文教学的中的运用

摘要: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如何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合作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改变了教师在评价作文时的单一模式和定势心理,而且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把修改讲评的过程变为自我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积极性和批改作文的效率。

作文课是师生心中永远的“痛”,是多数学生想上而又怕上的课。一方面,学生希望能够在具有创造性的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另一方面,多数学生的作品往往被教师忽略,甚至被一元化的标准否定,因为教师面对几十或近百份作品,在短时间内都给予恰到好处的承认是困难的事情。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吸收了合作教学的思想,在作文教学中开展了合作教学。

合作教学是前苏联创造推广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思想是根据人道主义的原则和个性民主化的原则来改造教育(-上网第一站三五d一教育网)和教学过程,处理教育(-上网第一站三五d一教育网)和教学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激发学习热情,培养个性和谐发展的人生。因此,它把课堂教学活动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相统一的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合作的过程。它通过调节人际关系、改进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等手段,在教学中建立起平等友好的相互尊重、信任、合作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效果。

第一节作文课,我首先各同学们讨论告四五分钟的意义 :“四五分钟是我们每个人的一段生命历程,我们应该让生命的四五分钟闪耀它的光辉,使我们的生命在这一刻焕发出活力,获得发展,实现它的价值,让我们的心灵获得快乐。教师和同学们一样,都应该珍惜这宝贵的四五分钟,互相合作,互相学习,共同发展,实现师生间的‘双赢’。”同学们对这一番话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接着我将合作教学的想法告诉给学生,请同学们讨论可行性。同学们一致赞同我的意见,并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加上教师的意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作文由同学们自己出题,老师从中选择好题目,因为教师出题大多不适合学生的品味,且内容单一;(二)作文由同学们分成小组轮流批改,讲评,教师选改一部分共同参与评讲,因为教师一个人改和评,思维方式比较单一,容易老生常谈,且效率不高,一篇作文要等好长时间才能见面;(三)老师和同学的批改必须有认真负责的态度,评语以正面肯定作品的闪光点为主,评语必须有文采;(四)每位同学机会均等,都可以从他人的作文中吸纳长处,反思不足,从而提高自己对写作的认识和写作水平,同时拥有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第一堂作文课布置的作文题便是每人出二道作文题。同学们热情高涨,课后非常负责地查资料,认真思考,多数同学超额完成了任务,一下有了一百多道极富创造力和想象力、体现多元化价值观的好题,足够写

[一] [二] [三]

音乐教学策略总结 第三篇

情景探究教学在教学策略中的应用

一、情境探究教学的内涵

所谓情境探究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师以现行教材为基本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选择综合而典型的材料,创设特定的语言、形声色、问题等情境,努力真实、全面地反映或模拟现实,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自主地探究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作用,分析理解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从而形成新知识、新观点,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手段。

二、教学情境的运用

一、根据教学内容,确定课堂教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和增减,以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取舍教学内容时,不能只满足于对课本知识的全面讲解,应该对教材内容和结构进行大胆调整,不拘泥于对课本知识具体详尽的讲解,一些知识性内容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腾出时间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或选取有价值的能力型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启迪思维。在本节内容中,象市场交易原则的含义和作用的内容,我只是放手让学生自学,而把重点放在了违反市场交易原则的危害性和如何改善我国市场环境的内容上,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能合理安排时间。

二、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寻找相应的情境材料。

情境材料的主要来源有:①自己和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的现实情况;②报刊杂志上的各种事例。③广播、电视中展现的情景材料。④图书馆和Internet上的有关资料。⑤实地考察获得的资料。⑥其他途径获得的资料。前四种方法特别是网上查资料的方法在今天更为常用。在上课之前我就要求学生注意自己在市场中遇到和见到的一些不公平的交易行为,并注意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媒体上搜集有关假冒伪劣的资料。这是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重要步骤,同学们在收集资料的同时,既学会了观察生活,把生活和教材联系在一起,也提高了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的能力。这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大有裨益。

三、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情境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形成典型的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可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以便更好地发挥情境在学生探究中的前提和基础性作用。

(一)、材料情境的创设和运用

思想政治课教学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以致用。以事实为依据创设材料情境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种重要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形式。因此,教师必须紧密结合当代社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现实生活热点为背景,或以现实有直接影响的史料为背景设置材料情境,使学生在材料情境所展现的自然、社会现象面前,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观点,有效地提取材料情境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发现事物的区别,把握事物的联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教师利用事实材料,就如同把学生引进现实生活中,向他们展现现实生活的复杂与多样,让学生在典型的环境中,综合运用知识发现、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在教学中结合教材,有机地利用事实材料。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启迪智慧,开拓他们的思维。在同学们的观察和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我安排三个学生编排了一个小品,作为这堂课的典型教学情景,并以这个小品贯穿于整个课堂,把生活与课堂融为一体,既有利于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又有利于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和运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能动参与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做到精心设问,巧于提问,尽量让学生多思,使之入境。其次要大力提倡不迷信权威,敢于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对教材、复习资料、教师授课中的观点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开学生的思维的大门,帮助学生“于无疑处生疑”。再次,在学生的“愤”“悱”之时,教师要及时点拨,给学生提供相关的线索,起到水到渠成的启发作用。设立问题情境的目的,就是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起到启其智、增其能的作用,同时也能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当学生表演完小品,我让学生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如果你是短剧中的消费者,你会有何感想?市场交易是否需要规则?为什么?这一问题将学生带回小品中,小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情景,结合同学们的生活经验,从感性出发,学生就能认识到市场交易也需要规则,从而引出市场交易原则的含义。在学生回答为什么的时候,也就可以引出市场交易原则的作用,这就将本节第一个问题一带而过。

②根据小品,你认为在市场交易中应该遵循那些原则?为什么?这是本课最中心的问题,要注意引出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并使学生认识到各个原则的地位和重要性。这时要结合小品中的内容,先让学生找出小品中表现出的不合理的交易行为,追问违反了什么原则,社会生活中这种行为有什么危害?从而归纳出该原则的地位和重要性。同学们不难找出小品中的交易存在的不合理客现象,也能说出这行为的一些危害,可能说得不准确,这时教师不要急于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应该对学生加以引导,以调动同学们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③生活中你还了解哪些违反市场交易原则的事例?这些现象有哪些危害?请你为治理这些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这部分是需要学生理解的知识,要求学生能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实例验证所学理论,使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得到锻炼。现在学生接触的媒体比较广泛,报纸、电视特别是网络都是他们接触社会的途径,所以举出一些实例还是比较容易的。在分析这些事例后,让学生自己体会出违反市场交易原则的`危害,再由教师归纳总结。这个问题一方面让学生懂得关心时事,关注社会。另一个方面也要提高他们通过社会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假冒伪劣现象不是由市场经济引起的,而是由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引起的。让学生提出合理化建议,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通过这个问题,可以提高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因为学生认识能力有限,所以提出的建议可能比较肤浅,这是需要教师的对学生的想法给与归纳,并把它提升,这也是讨论课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学生的建议中有一些会是我们已在采取的措施,正好引出我国为解决假冒伪劣现象做出的努力,也就引出了坚持市场交易原则的表现。还要重点提出消费者对违反市场交易原则的行为,该如何处理,一方面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为后面讲“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内容作铺垫。

教学实践证明,适时创设问题情境,能促使学生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自觉地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新的暂时神经联系,组成新的认识系统,促进认识的新发展。

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方式、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以期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在本堂课中,我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践,在生活中学习。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将不胜欣慰。

参考文献:

《情境探究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桐乡市高级中学政治课题组  诸建华执笔

音乐教学策略总结 第四篇

关键词:小班化;自主学习;音乐;审美

一、音乐自主学习的概念

自主探究教学法就是导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它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调节和控制各种任务行为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学生音乐课堂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运用原有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音乐学习内容或课题的学习方法。

二、学生小班化音乐自主学习的理论分析

音乐心理发展包括非常丰富的内容,如音乐感知、音乐想象、音乐情感、音乐表现、音乐评价、音乐创作等等。调查表明,小学生在音乐能力方面,每年都在迅速发展。随着学生个性发展,这一时期是学生的音乐情感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应得到进一步的熏陶和培养。这时的学生对音乐音色的变化、音乐的音响效果、丰富的和声和音乐表现的不断变化都感兴趣,逐渐表现出对具有丰富表现力乐曲的喜爱,同时也能够运用已有经验和音乐知识来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因此,小班化音乐教学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土壤。在小班化音乐教学中,教师面对较少的学生,可以照顾的更加全面,我们可以改变枯燥的照本宣科式教学的传统模式,考虑学生需求,顾及学生感受,与学生全面互动,启发性授课,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

三、小班化音乐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小班化音乐教学具有开展自主学习的优势,但是仍然要重视小班化音乐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策略。根据学生心理及音乐心理的发展特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仍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在小学阶段由于元认知能力没有发展起来,学生还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豪佛等指出:“小学生正在形成认知策略的元认知知识和概括性的自我调节策略,与高年级的学生相比,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练习应用认知和元认知的策略。”所以不能开展绝对意义上的学生自主学习,而是开展在教师指导下的相对的“比较”自主的学习,让他们逐步清楚地认识到可以利用自主学习来提高和改善自己的学习,促使学生形成生成性、创造性的学习态度,促使学生学习强度和效率的提高,促使学生独立、能动、富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而使音乐学习活动富有实效,并最终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如笔者在教学完歌曲《小白船》后,要求学生按照书本上提示的打击乐器及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大部分学生按着教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练习着,这时,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能用自己想的节奏进行敲击么?”“我觉得我想的节奏也可以为这首歌曲伴奏。”“我想换一种打击乐器。”……顿时班级很多学生七嘴八舌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我果断地改变原来的教学设计,按照学生的想法,让他们自由组合,自行打击。并让学生自行评价演奏的效果,使学生真正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参与到活动中来,提高审美能力。

实施学生自主学习要考虑的问题:

一.在实施自主学习时,要挑选适合学生学习的课题,安排合理的自主学习时间,同时要注意学生已有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在实施自主学习时,应当准备除教科书以外的学习手段和学习材料,并考虑学生能够达到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程度。

三.在实施自主学习时,应当合理确定课题,并提前考虑引发出其他活动(再生性活动、生产性活动、实践活动、个人活动、集体活动等)的方式方法,同时按照课题需求合理分配进行学习。

四.在实施自主学习时,应当提前设想在学习过程将会碰到的困难,并准备好提供给学生帮助的途径(如书籍、资料、作业步骤、周详的作业计划、同学之间互助互学),并最终正确引导出结论。

音乐教学策略总结 第五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现代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是适应二十一世纪挑战的需要,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从我们农村乡镇中学的实际来分析:

一是机器问题,许多学校虽较普遍的拥有计算机,但计算机数量较少,学生人数多。平均每生每周使用计算机时间不足二小时,而且主要用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僧多粥少现象在农村现实状况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的。

二是从学生的基础状况入手,《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小学教学中是一门新课程,由于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使得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也不一样。有些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一点儿计算机基础知识,有的学生只听过“电脑”名词,见都没见过计算机,还有的学生认为计算机就是过去算帐时用的手掌大小的计算机器呢。这就给《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根据他们对新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的成长特点,尤其是在自己的动手操作下能有一定的收获,更是他们追求新鲜知识的'动力。

根据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因材施教在《信息技术》课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让学生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利用一台报废的电脑作教具,使他们认识计算机的组成及各部件名称、作用,了解外设的操作规程和要领,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回答他们提出的有关计算机知识的问题,激起他们对探索计算机奥秘的热情。

信息技术课最主要的是操作,根据学生了解计算机知识的不同程度,我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他们对进行操作练习指导,规范学生鼠标的操作,键盘的操作及指法的正确性,熟悉Windows界面。如在教学“在桌面上建立快捷方式”一课时,我让程度好的学生自行练习,如建立或删除新建文件夹,快捷方式,给文件重命名或更换图标,并要求他们操作完后说出操作过程中鼠标的变化情况,以及快捷方式创建有几种方法和创建快捷方式的作用。对那些程度差的学生,在巩固鼠标、键盘操作的同时,只要学会用一种方法创建快捷方式即可。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看到经过自己的操作丰富了桌面图标,并能找出创建快捷方式的最佳方法而兴趣高昂。

信息技术课可以说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一门课,有些课教师是没有必要滔滔不绝地讲解的。如在教学“设置你的桌面”时,学生本身对丰富桌面就十分感兴趣,完全可以自主学习,甚至有的学生会想到利用Windows 九八图画工具创作自己的图画并运用与桌面。老师这时只要让其对自己的操作讲给其他同学,就可大大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了。

“榜样的力量的无穷的”。尤其是信息技术课教学,只要教师提前做好示范,学生就会模仿和发展下去。如在教学Word 基本操作“图文的混排”中,只要教师作好一范例,学生看了后,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模仿。更有同学会将自己设计的图片,插入到文件中。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从信息技术教育的三个主义来看,基本符合要求。总之,计算机教学要把握理论引导,以练促学,学练结合,也正是“课?机?课”的教学模式。

音乐教学策略总结 第六篇

【关键词】有效的 歌唱教学 探索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零零六-九六八二(二零零八)一二-零零七九-零三

研究有效的歌唱教学,是从理性的角度探讨音乐课程教学改 革实践的一个问题,对促进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实施,有着十分重 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歌唱有效教学的相关 理论,并结合新课程的歌唱教学实践,对歌唱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进行了探讨。

一、歌唱的有效教学

一.有效的教学

“有效”指的是管用,能起作用,“教学”指的是教与学的 活动,有效教学指的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的教学。如 何界定有效教学,学术界至今尚未形成公认的定义。很多学者都 对此进行过研讨。我国学者姚利民认为:“有效教学是教学过程 有效性即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是有效果的教学,是有效益的教 学,是有效率的教学。”[一] 而高慎英、刘良华宁愿在更宽泛意义 上使用“有效教学”,他们认为:“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 学’。”[二]

其实,自从教育产生起,怎样做一个成功的老师?怎样有效 地教学?一直是学校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追求。“有效教学”成 为 二零 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实属必然。有效教学理 论以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课题,与学校 教育教学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追求效率的时代特征和实践 性的特征。当代各种不同的教学理论中都蕴含了有效教学思想, 与有效教学理论一起,形成指导教学的理论基础,有效教学理论 又具有基础性的特性。

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由来已久。国内外专家学者教师有 效教学,研究涉及到有效教学的涵义、特征、影响因素、标准和 策略等方面,逐渐形成“有效教学”的框架体系。现今,已 有“有效教学论”问世。应该指出,研究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与 重视学生主体因素并不相悖,只是研究控制教学因素的角度不 同,侧重于教师教学的主导性作用。我国学者姚利民研究的基本 结论是:“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只是处在经常有效的水平上,并未 达到总是有效,即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在有效性上存在问题。”[三] 这些研究为有效教学的进一步探讨,提供了方向。

二.歌唱的有效教学

与其它学科一样,歌唱的有效教学,是通过研究音乐教师在 歌唱教学方面的有效性来阐明的。歌唱的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可 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方向性。教学目标是否正确?是否定位在促进学生知、情、意全面的进步和发展上?是否对教学活动结果做了较为具体 的规定和描述,能激发师生的积极性,使目标起到导向和激励的 作用?

第二,艺术性。教学方法是否突出音乐、声乐、艺术学科学 习的特点?是否具有音乐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第三,科学性。教学策略是否科学?是否突出了音乐学科 学习的规律和学生歌唱认知技能的基本特点?教学实施中是否 保证了教学内容、活动、秩序的科学性、合理性?教学方法是 否灵活多变,是否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创造性地 选择教学方法,达到最优化?是否注意了歌唱知识技能的准确 性、严谨性?

第四,主体性。教学过程是否落实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从学 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为学生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创造音乐的机会?是否注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和学生的适配 性?是否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音乐 创造性思维?是否注意鼓励学生参与,重视学生音乐表演的实践 活动,为学生创建展现自己歌唱才能的平台?是否注意既面向全 体学生,又因材施教?

第五,高效性。教学效果是否高效利用了教学时间?学生的 音乐学习能力,如音乐感受力、演唱能力、欣赏能力、音乐创造 力、音乐记忆力等是否有明显的捉高?是否使绝大多数学生积极 投入学习活动,完成教学,整体质量较好?是否以较小的代价获 得了较大的利益?

此外,国内对歌唱方面有效教学的研究,还体现在对有效 教师特征或表现上。陈琦、刘儒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 在“有效教学”章节论述了“有效教师的特征”,包括知识丰富、 条理清晰、热情热心等方面的内容。曹理在《音乐学科教育学》 中讨论了良好音乐教师的特征问题,她先后于 一九八六 年 五 月和

一九九八 年在北京市部分中小学生中进行过两次问卷调查。以第二 次在北京城乡 二二 所中小学 九六零 名学生中问卷调查为例,学生最 喜欢的“音乐教师排在前六位的是:教学方法灵活(), 幽默诙谐(),唱得好(),知识渊博(),耐 心平易近人()和活泼大方()。虽然这些研究还 很初步,并不能提供有效教学的全部答案。但它启示我们,应 将研究聚焦在包含有效教学的更为广泛的变量上。本文就是这 种思考的一个尝试。

二、歌唱的有效教学策略

笔者认为,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的总体方案。它的内容包括合理选择和组织各种教学方法、教 学材料,确定师生行为程序,采用教学活动程度、方法、形式和 媒体等。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以下两种教学策略,对于提高教师 歌唱教学的有效性,促进中小学生发展歌唱的审美情趣很有助益。

一.程序性教学的策略

教学模式属于一种“模型方案”,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教学组织形式为一体,强调教学策略选择的必要性,是教师用来 计划课程、选择教材、指导教学行为的程序性教学策略。

从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理论角度看,音乐教学模式可分为情感 模式、行为模式和认知模式三类。其中的行为模式,以动作的和 心智的技能为目的,主要依据示范――模仿的作用,是常用的声 乐有效教学策略。其实施程序是:定向(讲解示范)参与性 练习(模仿、反馈、调整、形成)自主性练习迁移。[四]

(一)定向――有效导向与示范

有效导向过程包括“四导”:一是情境的导,创造良好的学 习氛围,激发学习自觉性;二是讲解的导,交代示范的目的,做 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三是观察的导,有意识的看,有重点的 看,边看边体会,让视觉反映调动心理反映;四是思维的导,结 合示范,引导学生想象,理解生理反映,了解技能要领。

有效的示范,以教师的示范技能作为有效的刺激,能引起学 生相应的行为反应,可以使他们通过模仿有效地掌握完成技能操 作原理和程序。音乐教师的范唱及范唱水平在整个歌唱教学的课 堂实践是举足轻重、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本身的范唱能缩短与 学生之间的距离感,消除学生对歌唱艺术高不可攀的恐惧心理。 在范唱中,教师富于表情的演唱、甜美圆润的声音,悠扬婉转的 行腔、亲切清晰的发音吐字、生动细腻的感情处理,完美的艺术 表现,都能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样板”,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 借鉴。

(二)参与性练习――有效地模仿练习 新课程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经过模仿、纠正、重复、改

进的学习过程,形成正确的技能和行为反应。在模仿训练中,学 生需要教师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段,为他们营造能够保持学习热情 的氛围,需要教师采用灵活的方法点拨,以形成从表象到意识再 到理念的升华。教师必须加强模仿练习,指导的针对性,由集体 到个别,从共性到个性,做到驾驭全局,兼顾个人的因材、因需 施教,才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基础上的普遍提高。

模拟包括模仿、试练、连接、熟练、精练、讲练(边练边说 要领)。在歌唱教学中,常用的是单练、合练、综合模拟等。模 仿过程主要由三步组成:第一步是简单模仿。以形声为主,并感 受技能要领。此时学生模仿的声音,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即对发声器官运动的规律还认识不清。第二步是有意识模仿。以 学生个人的理解去试做,完善技能以达到基本符合要求。在此阶 段,学生记取了自己的发声感觉,对发声器官的运动等有了具体 感受。第三步是综合模仿。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 抓住技能要领,尽可能调动各个感觉器官在大脑的综合协调后, 准确模拟。只要老师一个手势、一句话,学生就能意识到自己所 发出声音位置的高低及调整的方法,能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声音 了。模仿的本身就是学生在声音中的练习实践,再练习再实践, 从不自觉到自觉地提高掌握和控制发声器官的能力。

(三)自主性练习

自 主性练 习是在 学生已 基本掌 握了歌 唱动作 与操 作要 领时,教师继续给学生创设新的学习情景,加大练习活动量,让 学生自主练习实践。由于技能的习得主要是练习的结果,因此, 学生随着实践活动量的逐步增大,执行的功能就更强了。

(四)迁 移 迁移的作用在于能够将其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于新的学习或

创造性的活动,它标志着学习主体形成了一定的音乐能力。 在实施新课程的音乐教学中,采用激励性评价手段,是促使

学生学习迁移的一个重要动因。有效性的教学评价,体现在“准” 字上,是要促进学生向高质量完成学习目标的转化。“准”,首先 是建立科学、具体、简约的目标;其次是对知识技能的关键点的 判断要准确;再次是要求准确把握被评价者的心理,克服不良因 素的干扰,使评价的正向激励到位。

二.行为指导的策略

歌唱的有效性教学程序是从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角度提出 的教学策略,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定向、示范、正误辨析、评 价等环节上,起着示范者、指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因此,有效 的教学必须充分调动学习主体行为跟进的自觉、主动性。对学生 进行行为指导策略方式有以下四种:

(一)打好基础,循序渐进。 歌唱的基础训练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新课

程倡导教师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感受、鉴赏和表现能力。这些能 力的形成没有一定的基础训练是不行的。

歌唱基础训练,包括掌握正确声音概念、正确的歌唱姿势、 正确的歌唱呼吸,初步掌握歌唱的共鸣,咬字吐字,初步的情感 处理等方面内容,都要经过长期磨练,才能不断提高歌唱表现的 基础能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这个问题在许多中小学的 音乐课堂教学中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还有相当一部分音乐教 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不切实际的过急、过高的要求,不但达不 到预期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挫伤学生歌唱兴趣和技能的发展。 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从教师做起,要树立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歌唱 奠定良好基础的理念。

(二)激励期待,体验成功。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

与教学活动,是指导学生获取成功的重要关键。著名的皮格马利 翁和罗森塔尔期待效应证实,教师的期待有可能导致学生不同的 成功。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总是对每位学生怀有很高的成功的期 待,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所学内容,学有所成。

激励性教学策略有多种形式,笔者认为,教师激励学生行 为跟进的指导,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让学生知道课程目标;使 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对学生不断提出挑战性要求;师生共同 分析成败原因;提供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学生感兴趣、有价 值的);教学形象生动,充满吸引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等等。从中不难看出,教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是一种 境界,可以使教学双方都能获得超越以往的成就感体验。

(三)情感技巧,相辅相成。 歌唱中“声”与“情”是相辅相成的。在歌唱教学中 “以

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歌唱,是新课程追求的学科育 德目标。教师不能片面理解为把声音搞好了再谈音乐表现。而应 在声音训练开始时就要求学生注意音乐表现,使学生的声音技巧 与情感表现力得到同步的提高与发展。教学指导时应注意:

第一,充分利用音乐“以情动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发展成为热爱。平时让学生多观摩音乐会、歌唱比赛, 多听优秀歌曲唱片,以提高学生音乐审美情趣。

第二,多为学生参与歌唱表演实践活动创造机会,培养学生 对音乐作品的审美和表现能力。通过欣赏感受不同题材、不同体 裁与风格的声乐作品,让学生用心去感受和体验不同的节奏速 度,不同力度,不同音色对于表现歌曲的不同作用,了解歌曲情 感表达与歌曲中的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音乐表现手法的关 系,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歌曲、歌词内容、歌曲结构、音乐特征和 歌曲意境,以较为准确地把握、表现音乐作品的情感。

(四)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由于社会环境、家庭条件、教育状况、个人天赋、接受教育

的主观能动性的不尽相同,每个学生的音乐能力(如,音乐感、 音高感、节奏感、嗓音等)可能存在着发展的差异。因此,正确 的教学策略是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因材、因需地施教,善待差别、 扬长避短,既面向全体,又有个性发展。如有的学生性格内向, 不自信,演唱时怯场,教师应以鼓励为主,肯定他们每一点进步, 让他们逐步树立自信心,更积极、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

因地制宜的教学,讲究的是从本地、本校和本人任教班级学 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好现实的音乐课程资源,尽可能地营造好校内外音乐教育环境,丰富音乐教育的内容。在这方面,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注重更新课程观念,充分发挥现有教学条 件、教学设备的作用,创造条件,开发并有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开展歌唱教学,让歌唱这种最便捷、最易普及的艺术形式,更好 地发挥其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美好心灵的作用,进而贡献于社 会的和谐与进步。

〖注 释〗

一 姚利民著. 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 湖南大学出版社,二零零五:二七

二 高慎英、刘良华. 有效教学论. 广东教育出版社,二零零四:三

三 姚利民著. 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 湖南大学出版社,二零零五:一一二

四 曹 理. 音乐学科教育学.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二零零零:二九七

参考文献

一 姚利民著. 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 湖南大学出版社,二零零五

二 高慎英、刘良华著. 有效教学论. 广东教育出版社,二零零四

三 曹 理. 音乐学科教育学.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二零零零

音乐教学策略总结 第七篇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教育回归本真?

一二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正式版颁布后,业内人士都赞赏里面补充的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评价两项重要内容。并围绕教育的旨归问题提出教育确实应该回归本真了。而本真是什么呢?首先教育孩子不是做月饼,马克·贝磊,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课程规划署署长如是说。他认为家长在孩子上大学前,不能把孩子当做月饼似的给予加工,应该尝试个性教育。“我们的孩子不能考试上是老虎,素质上是绵羊。让孩子全面发展,自信、幸福地生活,可以不富有,但一定要有责任心。”。还有家喻户晓的松下,他认为培养一个人的人格为第一,至于知识,技术一类,可以说是附属教育,有良好人格的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自我勉励,用积极的态度克服困难,向成功迈进。教育回归本真就是体现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旨归,学生接受大同教育的同时,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平台,支撑和所需,使得他们朝着他们想要成为的对社会有益的社会人去努力,去奋斗。

二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各科)正式版就体现了这种服务回归本真精神,是指导我们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的纲领。因此,教师要按照教学规律研究教学,实施教学,而不是把学生都当成天才来要求,包括家长也是如此。教师家长都不要把每个孩子都视为天才,而是把他们作为人才来对待,这样才能真正守护孩的天性。也就是说对孩子的教育,要善于守护孩子的人性,发现其良好的秉性,培养孩子的好性情,营造行为意志力,引导孩子创造自己的生活与学习方式。这样他们的发展才有潜力,有前景,有情趣。

具体到我们英语学科教学又如何体现教育回归本真呢?我认为首先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涵盖了四个方面的内容: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而渗透核心素养的渠道就是要有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我们知道,围绕每堂课的教学总目标,教师要设计几个环节去完成这些目标,每个环节任务的实施往往是通过学习活动去呈现,去落实。而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设计活动时是需要教学理念来支撑的,设计意图也是依据课程标准上的原则来指导的,不是随意安排一个活动,目的性不强,评价不到位,流于形式,这样的活动是产生不了核心素养的培养。

《年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二零一七)第六三页,列出了英语学习活动设计应注意的五个问题,简单归纳如下:(一)任务情境要真实、与学生相关;(二)知识结构化过程要有有效的导引工具和方法;(三)问题设计要有层次,对思维的挑战要有合理的梯度;(四)情境创设要给出场合、对象和关系、交际目的等必要提示,培养学生得体使用语言的意识;(五)要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活动。

老师们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参照这五点对自己设计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完善。从五个方面的活动原则来看,它们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离不开一个“情”字,情景,情况,情感,学情,教情,真情。总之,不再是盲目的活动,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不是做架子给别人看的无效活动,而是看每个活动是不是围绕真实的现场在开展,是否有内容,有分量,有效果。每种课型的活动要符合课型特色,学生通过听,说,读,看,写等活动的反馈,不断发展学生的三大思维品质。通过活动,推动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素养的形成。例如在阅读课前,让学生通过标题猜内容,激活学生已知知识,调动,建构,整合他们对即将阅读文章的未知知识。再如在听力课中,设计一个活动,让学生把听力中的故事与自己的故事有机进行链接,让他们在听后针对主人翁的精神回归到自己身上,去探究自己精神世界应该升华的地方,与同伴分享。正如《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二零一七)版第七页上要求的:教师应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是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获取、阐释和评判语篇意义,表达个人观点、意图和情感,分析中外文化异同,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这是学习活动意义的精髓。

我们以必修三模块五听力课为例,看教师如何在这堂听力课上去设计体现课标精神,具有人性化的学习活动。听力内容是五项重要的古代发明,是在前面阅读材料中关于了几位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之后,关于中国古代五大重要发明。学生已经围绕本模块主题学习了一些描述古代人物的词汇,本课时进一步学习有关古代发明的词汇,难度不是很大了。老师可以以一个问题导入,激活学生对发明方面的知识“What are the important Chinese inventions?”,同时引出本课的生词。然后让学生猜黑板上五个年份对应表格里五个发明,匹配发明人。然后通过听材料来验证他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并且说出听到的内容是什么。这一步是就材料内容而言进行检测,如果老师到此为止核实了答案就进行下一步内容,那么这个听力的目标知识只能是浅尝而止,对学生的文化品格没有起到太多的.影响。这时,教师如果思考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思考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关联性,就会深入该话题,提出有深度的,有价值的,有思维启发的问题“Why did the ancient people invent the things?” “What invention do you want to make?”

这几项古代发明都先于其它国家,所展现的古代文化更是中国发展的图腾。这说明了什么呢?他们中也许有的人说不出来,有的也许会说到这些发明给人类带来进步和文明,这些发明家当时就是肩负国家发展的大任而担当起发明大责,具有大国气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对他们情怀最好的写照。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多一些追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高阶,让每个人的思维都热起来,情感高涨起来,提出为什么在当时历史情况下会出现这些发明家和发明的东西。在这个问题回答的影响下,老师进一步追问,现在你们想作哪方面的努力,去进行发明,让我们未来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强大。此时学生的民族自尊感激发出来了,有许多想法也在心中蕴酿着,老师顺势要求他们分组讨论这个话题,首先指出目前社会上,包括学校不文明现象的情况,然后激发出他们想改变现状的想法,去创新,去发明,提高文明程度。老师要求每个小组把他们想要发明的东西写在一张大纸上,与其他组交换欣赏,最后评出最实用,最科学,最环保,最有趣的内容和设计。这个活动符合课标中提到的的几个活动原则,让学生发自内心去思考如何在古人的肩上看得更远,行得更高。

让教育回归本真,课堂所有教学活动要充分体现高中英语新课程倡导的精神: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它们是英语课程内容的三大主题语境,是培育和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依托,是引领教学目标制订与学习活动开展的关键。所有教者就是语境的设计家,用心去设计真实活动,让课堂回归本真,让学者真实沉浸在知识和精神丰富的海洋里,身心健康成长,让人文的基因,优秀的文化基因,强大的民族基因薪火相传!

音乐教学策略总结 第八篇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新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数学教育已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中提出:“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并明确了数学总体目标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允分发展。从前言与这一总体目标中,我们可以深刻地了解、体会到:数学教学已不再是以“传授数学知识”为目的了,而是更加关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方式的多样化。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及良好的情感和态度的形成等等。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体验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感受。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为了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适应今天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通过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更新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把新的理念带进课堂,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

一、如何在备课中体现新的理念

一.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素材。

由于教材编写具有时代性,限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根据那个年代学生的条件及当时社会对各方面人才需要的要求不同,教材编写的内容及要求只符合一定时期的使用。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再好的教材经若干年也会滞后的。因此,我们手中的教材有些编排顺序、准备题、例题、呈现方式及例题的情境已不能适应我们今天的学生学习了。这就要求我们备课时,在基本不改变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同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或内容为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会乐于参与,他们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例如改变例题的叙述情节,省编义务教材第七册第四三页的归总应用题是先通过准备题总结出“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的数量关系式,然后出示例题。这样的课,用以前的眼光来看是无可非议的,就现在来讲逻辑思维也是很好的。但我们所教的孩子不一样了,他们可能对三小时抽水四二零吨,五小时抽水多少吨已不会感兴趣了。我想如果改成“老师想了解一下昨天晚上我们班五五人一分钟共做多少题”?根据你自己的做题情况编一道数学题。学生四人或两人小组讨论片刻,争相回答。有的学生说:“我一分钟做了二零道题。照这样的效率,估计全班五五人能做一一零零道题。”有的说:“我两分钟做了三零道题。估计全班五五人,可能做八二五道题。”再让他们说说是怎样计算的?由于这道题是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过的事实建构的,所以对例题的结构、数量关系比你去刻意地去教,掌握的要好得多。学生很容易掌握了这类题的解题思路。

二.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

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这句话揭示我们,教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为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备课时我们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安排最佳的呈现形式。因为,教材的编写往往是根据知识的结构展示其发生、形成、发展的顺序。而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不一定适应教材中的呈现顺序及呈现方式。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节课时,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生活经验和本节课要讨论的问题之间的距离,改变了教材内容中的呈现方式。把用一个实物、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表示的单位“一”与用多个物体为整体表示的单位“一”的内容相对比,同时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材料根据自己的能力在小组的协助下主动参与解决问题。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经历主动探究“分数的意义”的过程,建立分数的`概念。并理解单位“一”的含义,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和感受合作、交流、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

三.改变新课的导入方式。

现行教材中的准备题,是为新知学习铺路搭桥。其内容一般是与本节课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旧知识,目的是使学生的思维快速进入新知境界。然而,从新的教学理念看,它恰恰是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缩小了探索空间。加之,教材中的例题在提供答案的同时,也提供了思考过程,在出示例题的同时,就有怎样想,它既约束了教师的思维,又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随着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由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个性、才能的发展为主,导入阶段的目标也应随之由为知识学习作准备为主转向情感诱导为主;由关注知识技能领域向关注发展性领域转变。因而,强化情景创设功能,让学生体会今天学的数学就在身边,形成探索的欲望,是导入阶段的方向。我们备课时在关注新课导入方式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数学内容虽然是抽象的,然而大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适合小学生接受的原型。例如,“正比例教学”中,可在有阳光的日子带着学生去室外,用杆高与影长的关系,测量树高、旗杆和周围的物体。教学“比例尺”时,可让学生根据比例把自己家的房子画在纸上,设计自己喜欢的建筑物。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设计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这样符合学生积极探索的心理需求。

二、如何在课堂中体现新理念

一.创设没有精神压抑的学习环境。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这一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这一过程创设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

(一)转变教师的角色。

音乐教学策略总结 第九篇

职业教育理念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体现

现代教育正面临着深刻的变化,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也在全面展开,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应运而生.将关注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主动探究获取知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教师不断充实自己,自我提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融入生物化学的教学中,逐渐形成新的课程体系,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适应教育的发展,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

音乐教学策略总结 第一零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现代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要求,是适应二十一世纪挑战的需要,也是当前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从我们农村乡镇中学的实际来分析:

一是机器问题,许多学校虽较普遍的拥有计算机,但计算机数量较少,学生人数多。平均每生每周使用计算机时间不足二小时,而且主要用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僧多粥少现象在农村现实状况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的。

二是从学生的基础状况入手,《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小学教学中是一门新课程,由于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使得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也不一样。有些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一点儿计算机基础知识,有的学生只听过“电脑”名词,见都没见过计算机,还有的学生认为计算机就是过去算帐时用的手掌大小的计算机器呢。这就给《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根据他们对新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的成长特点,尤其是在自己的动手操作下能有一定的收获,更是他们追求新鲜知识的动力。

根据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因材施教在《信息技术》课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让学生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利用一台报废的'电脑作教具,使他们认识计算机的组成及各部件名称、作用,了解外设的操作规程和要领,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回答他们提出的有关计算机知识的问题,激起他们对探索计算机奥秘的热情。

信息技术课最主要的是操作,根据学生了解计算机知识的不同程度,我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他们对进行操作练习指导,规范学生鼠标的操作,键盘的操作及指法的正确性,熟悉Windows界面。如在教学“在桌面上建立快捷方式”一课时,我让程度好的学生自行练习,如建立或删除新建文件夹,快捷方式,给文件重命名或更换图标,并要求他们操作完后说出操作过程中鼠标的变化情况,以及快捷方式创建有几种方法和创建快捷方式的作用。对那些程度差的学生,在巩固鼠标、键盘操作的同时,只要学会用一种方法创建快捷方式即可。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看到经过自己的操作丰富了桌面图标,并能找出创建快捷方式的最佳方法而兴趣高昂。

信息技术课可以说是学生自

[一] [二]

音乐教学策略总结 第一一篇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这是其他各门学科所不及的。但这不同于空洞的政治说教,也有别于生吞活剥式的灌输,而是将音乐课的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的美感巧妙地融汇在一起,来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用浩翰无垠,这给我们的音乐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如何在这浩翰的乐海中掬起闪烁爱国思想的浪花,并根据我国国情,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音乐作品呢?须注意两点:一是作品要思想性、艺术性俱佳;二是教师要精心挖掘教材的内涵,并充分揭示作品中丰富的内容及艺术形象。

初中音乐教材第一课《苏武牧羊》就是一首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歌曲。多少年来它一直在人民群众中传唱,经久不衰。这首歌作于民国初年,当时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发生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外交事件,广大爱国群众义愤填膺,纷纷要求“富国强兵”以抵御外侮。歌中苏武“留胡节不辱”,“大节定不亏”的精神形象正是当时群众爱国激情的反映。

歌曲的旋律由五声间阶构成,有浓厚的中国民歌特色,古朴苍劲,通俗感人。具有深沉,悲壮的音乐气质。节奏庄重、坚定、平稳,调式的交替运用使音乐既统一又富于变化。所有这些对培养学生用宽厚舒展的歌声、悲壮激昂的情绪来表达苏武的爱国主义的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象这样适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是很多的。除了革命历史歌曲外,还有大量的近现代创作歌曲、民歌以及器乐曲等。通过再现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从心灵深处来教育学生,使他们不断地感受、理解,从而达到陶冶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目的`。

音乐教育的性质不同政治报告、哲学演讲,它的教育形式是具体的,直接的,并能达到灵魂的陶醉,精神的愉悦,美感的享受。因此要寓爱国主义教育于音乐艺术的美感之中,用音乐的“灵魂”“流动的诗”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培养起最浓厚的爱国主义热情,使他们无论遇到如何恶劣的环境,也不动遥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便是一部将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的文化历史与完美的艺术表现结合在一起的杰出作品。欣赏这首典雅优美的乐曲,就象给我们展现一幅山水画卷,会使我们感受到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上东山、渔舟荡漾、花影摇曳的迷人景色。同时会给学生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使他们极快进入到“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清澈月夜意境中,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祖国的壮丽山河,感受到民族音乐的伟大,从而在同学们心灵深处播下爱我中华的种子。

[一] [二]

音乐教学策略总结 第一二篇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学策略

我在音乐教学中,为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的能力及参与音乐活动实践能力,经常采用以下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法、游戏法、练习法、合作探究法、创造法、表演法、唱奏结合法、兴趣诱导法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我在四年级音乐教学《打花巴掌》一课,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竟:播放歌曲《郊游》师生律动。

二、导入:放“音乐百花园”课件,让学生猜一猜都有那些花,从而揭示课题。

三、关于:打花巴掌是北京地区的一种传统的儿童游戏,两人一组,边拍手边按季节数着花的名字,念说着合辙压韵的顺口溜,这些鼓励孩子们学习好、品德好、身体好的新词,赋予了打花巴掌新的生命,成为孩子们喜欢的歌游戏。

四、学唱歌曲

一、聆听歌曲《打花巴掌》。放课件,视听结合,完整感受歌曲艺术形象。

二、按节奏边拍手边读歌词。

三、在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学会歌曲。注意在唱歌过程中,咬字、吐字要准确、清楚。

四.歌曲基本学会后,可做拍手游戏,在拍手过程中记熟歌词拍击时可在教室内原座位不动,两人对拍,还可以与前后桌的同学对拍。

要积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编创各种拍击动作,但一定要与歌曲节奏或节拍相吻合。

五、编创歌词

开始可在课本规定处编创歌词,熟悉后还可以编唱各种花的名字,补充到歌曲中来。

六、随堂检测:分组唱、独唱、对唱等。

五、小结:教师点评,表扬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学生。

总之,我在音乐教学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愿学、乐学,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音乐教学策略总结 第一三篇

探讨分层教学策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文\李建龙

摘 要:高中阶段是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受到影响非常大的时期,学好高中数学对于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各个高中生个体之间的生理和心理方面又同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背景下,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迫切需要进行改变。为了真正做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整体水平的提升,需要我们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将对这种模式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分层教学;高中数学;教学实践

一、实行分层教学策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个体的主观感受,尚未深刻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巨大个体差异。以整齐划一的方式进行教学,只能是满足一小部分中等水平的学生需求,而优等生及差等生得不到相应的满足,不利于他们在以后的数学学习的进步和数学知识的积累,而采用分层教学的策略,对不同的群体进行不同程度的针对性教学,则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的需求。

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高中阶段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符合人文关怀的理念。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有知识和能力,为学生设立切实可行的目标,不断实现可行目标的过程实际上便是不断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的过程。

三.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则成为消极的参与者,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的数学知识,而在采用分层教学策略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制订不同的属于各个学生的学习战略,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更加充分地挖掘学生的巨大潜能。

二、实行分层教学的具体措施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水平,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分层教学的实施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不当的分层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的两极分化,打击一部分学生。所以,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

一.科学的划分小组

分层教学的关键就在于合理的分层。那么,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应该如何分层呢?我们可以在进行分层时,采用难度适宜的试题对学生进行测验,依据学生答题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依次划分为A、B、C三组,同时,为了考虑到学生的尊严及积极性,在分组的过程中,不应体现出差等生的概念。当然,所划分的小组也不会一成不变,可以通过定期的考试来重新分组。

二.采用分层的授课体系

分层的.授课是分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所以,为了更好地实现分层教学,要针对不同的小组的状况,准备不同的授课安排。例如,对于C组学生,教师讲授应更注重基本数学原理及公式的讲解,配备较为基础的练习题,对于B组学生,知识的灵活运用是教师应讲解的重点,所以,应该多为B组学生准备偏难拔高的练习题,而对于A组学生,他们对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习题都已经熟练掌握,教师应该注重疑难问题的解答。

三.分层的激励

教师的评价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学生都希望获得教师的肯定,因此,在我们的分层教学方式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分层评价和激励。对于对数学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教师的评价也会不尽相同,从而促进整个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共同进步。

四.合理的分层辅导

在分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辅导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都是统一布置作业,统一讲解,而在分层教学指导下,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指导,布置难度不一的作业,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合理的交流,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分层教学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层教学法的逐步实施,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同时还能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参考文献:

[一]戚新林。实施分层教学 提高高中数学教学失效[J]。数学学习与研究,(一一)。

[二]邵锋。浅析高中数学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分层教学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二零一一(零三)。

音乐教学策略总结 第一四篇

在音乐教学的实践中体现的论文

大连市西岗区承担“《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研究”实验到目前为止将近两年的时间。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我们的研究活动经历了一个从认识到学习、从了解到初步掌握、再到实施这样一个学习、实践、提高的过程。

实验的第一年,我们将工作的重点放在理论学习上。通过研读、比较、讲座、培训等多种形式,帮助教师理解课程标准的性质、理念、目标及内容标准。以此达到三个目的:一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二是领悟新课程中“新” 与“旧” 的不同之处,从而发现音乐与生活的联系以及与相关文化的关系;三是培养一支能较好胜任音乐学科教学的教师队伍并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验的第二年,教师们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不但需要教师对事业的责任、对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情,更需要崭新的教育理念、高超的教学水平才能适应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在课堂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的新课程理念在音乐实践中随处可见。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清醒地看到,在课题研究中也开始凸现新的问题:一.理论层面上的课标学习怎样向实际的教育教学转轨。二.在教师行动研究的大背景下,怎样实施音乐课程的校本研究。三.怎样在“《音乐课程标准》研究” 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四.怎样对音乐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并高效能利用。新的问题带给我们更多的理性思考。课题组结合《音乐课程标准》,找准四个切入点进行行动研究,力图解决上述四个问题。

一、开展“集体备课、教研诊评” 活动,解决《课程标准》向实际教学的转轨问题

《音乐课程标准》中强凋: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通过聆听、表现、创造等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基础。教师们立足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立足于教学方式的改变、立足于教研方式的改变开展“集体备课、教研诊评”活动,解决了《课程标准》向实际教学的转轨问题。

首先学科教研员在教研活动中与学科教师共同将教学内容、实际课题进行分类,然后按照类别征集教案(采取自荐与选拔相结合的方式);其次教师代表与预选教师集体备课(强调注重在学习理解新标准的基础上备课,在整体研究教材结构的前提下处理局部教材,在分析儿童学习起点和明确教学目标终点的过程之间取舍素材与环节);第三步当教案被工作组审查通过之后方能实施教学,并由电教老师刻成光盘作为资料,加以保存(课后附有科研与教研员的`点评);最后由学科老师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统一观摩、研讨(看课教师着重把握此课为了验证和理解《课程标准》中的哪些基本理念;执教者课后需说明每个教学环节设计的初衷;评课者参照《课程标准》需诊断哪些方面达到了,哪些方面还不够,应该如何改进,从而达到共同理解与掌握课程标准的实质)。这样研究的目的有三方面:一是将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把握落实在每一节课中,使《课程标准》真正成为教师教学的指南,从而避免了《课程标准》与教学实际相脱离的问题;二是以课代研、以课代训,使设计教案、指导执教、观摩研讨的过程成为教师、教研员共同学习、共同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共同提高的互动过程;三是针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鲜活、生动的案例(如音乐教师的音乐网页制作)作为经验进行总结推广,而共性的问题(如怎样对学生进行适度具体的表扬)则成为后续培训难得的素材。

二、以“一个课例、三次讨论” 为切入点,实施音乐课程的校本研究

《课程标准》强调:除国家课程外,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有一定比例,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内容占课程总量的八零%~八五%,其余一五%~二零%留给地方教材及学校教材。如何充分地利用好这二零%,开发出有特色的地方校本课程,是值得重视的问题。由于每个学校音乐教师人数有限,如果开展校本研究势必流于形式。基于这样的思考,受顾持沉教授的《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的文章启发,我们将校本研究变通为区本研究。

首先,将音乐教师按学校地理位置划分为小组,将音乐内容的七个单元承包给七个小组,一组承担一个单元;其次,每组依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来确定一个音乐实践主题,共同设计一堂实践课。上课时,组内同事、两位受邀外来研究者共同听课,课后再一起反思与他人的差距;修改上课计划(新行为课),按改进的计划上课,再听课,接着再讨论,反省原有设计与实际效果的差距;第三次上课(新阶段课),再听课,再讨论反思整个过程并写成报告。“一个课例、三种讨论”的目的,一是切实开发区域课程,二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通过分类指导活动,进一步促进音乐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新课程下的音乐教师应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育知识的教育家,又应是具有突出的音乐能力、丰富的音乐知识的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而目前我们的音乐教师还不具备这样的水准。因此在音乐课题研究中,我们将工作重点延伸到“音乐教师可持续发展” 上来。一般来说,我区音乐教师分三类,传统意义上的典型教师陈旧的观念根深蒂固,不是通过一、两次通识培训就能转变的。面临着课改的大潮,教师若再不改变观念,随时有被淹没的危险。伴随着新课程共同成长的新教师,在课改的大背景下其内在功力也就日显不足。其他音乐教师在课改中持观望态度。怎样使这三类音乐教师借助课改不断成长、不断发展直至成为课程改革的中流服柱呢?这就关系到音乐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了。

我们采取扬长避短、分类指导的工作策略。针对传统保守型教师,一是增加通识培训的内容与力度,不断加快“内化”过程;二是让他们在互动研讨中分析教学案例(有利于转变观念的教学实例)。针对新教师,一是聘请专人辅导音乐学科相关知识、相关技能以弥补基本功的欠缺(如两期的钢琴即兴伴奏讲座、儿童合唱训练讲座、指挥讲座);二是委以重任,促使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学习,加快进步的速度。针对观望型教师,一是在合作教研中鼓励他们上讲台当主角,以此加强理论修养;二是帮助他们在教改实践中多上课、上好课,以此提高教学水平。同时,注重培养全体音乐教师与音乐相关文化的修养(如带领教师参加音乐演出活动,带领教师观摩中外艺术家的演出等),总之,取长补短、分类指导的工作方式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全区六零多名音

乐老师有三零余人次在国家、省、市级报刊上发表文章;有三零余人次在国家、省、市级教研活动中执教观摩课、示范课、录像课。如今,音乐教师的教学风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成为我区课改中的新气象。

四、取长补短,开发利用音乐课程资源

《课程标准》强调:大力提倡开发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利用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的优势为教学服务。经过学习《课程标准》与教研培训,教师们明白了新课程为教师的创造留有很大的空间,鼓励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结合自身的特点努力发掘音乐课程资源。我们结合我区青年教师会做课件的优势,充分利用优势加大开发利用音乐课程资源。如滨海小学的赵叶老师不但自费学习先进的课件制作技术,而且能将课件制作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难能可贵的是赵叶老师精心制作的课件不但让本学校教师使用,而且无私地提供给其他学校的教师使用,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她尝试的电子备课方法如在每一课教案中链接相关知识、练习、范唱、伴奏……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当再次教授这一册教材时就可以在电脑上加以修改、补充、完善,节省了教师的精力与时间。赵叶老师在会议上由衷地说:“是信息技术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清新的活力,是新课程为老师提供了成长的舞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优秀音乐教材使我改变了教学方法,激励我不断地探索与追求。”

在学习、研究《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将研究与实践结合,才能真正领悟到《课程标准》的真谛,只有在音乐教学的实践中,才能真正体现《课程标准》的内涵。

音乐教学策略总结 第一五篇

一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新理念

分层备课,把课备“活” 。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从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到教学活动,都应考虑到各层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以面向B层学生为基点,增加对A层学生的提高要求和对C层学生的补差要求。把课备“活”,就是要以学生为着眼点,备课时进行分层设计;把课备“活”,更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备有多种课堂教学的操作变式,备有多种“活动”方式,同时,应考虑如何把学生作为课程资源融进教学,促进教学。

形式多样,把课备“活” 。

教师可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格式。(一)表格式。可设计如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分层要求 。(二)卡片提示式。例如,为体现数学课的活动性特征,在教学设计中,以活动为主线,采用卡片提示的格式来编写教案。采用这种格式编写教案,可以将教学步骤或要点罗列于卡片上,也可以将各类活动分别归纳于卡片上,便于记忆。精炼的语言,活泼的形式,把教师从繁重的教案书写中“解放”出来了。

此外,应充分利用教师间的资源差异,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集思广益,发挥集体备课的功能,使每个人的经验、理念、智慧为大家所共享,提高备课实效性。不论使用何种形式的备课,其目的都是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完善。为此,教师必须重视课后反思、总结:这样的设计、操作是否“有效”?在课中有无更好的方式?对备下一节课有何指导意义?等等。将备课延伸至教学之后,才能使备课更完善。

二数学课堂创新教学

通过教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引导学生不断创新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水平都不相同,因此,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同样的内容会有不同的表现,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反思,若一连几名学生均未答出,表明问题可能难了,或者几个学生均是一个层面水平,那就应采取调控措施。

如果问题有难度,就应把问题分解或换个角度,降低难度;如果不是问题有难度,那就应该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回答,并讲究一下回答顺序,这样,在同一个问题的答问中,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受益。同时,教师在分层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对他们出现的错误,耐心地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去改正,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进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它将对教学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小学生的心智还没完全成熟,所以和教师的关系对于他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发展个性的土壤,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创造成功的重要条件。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心地对待每一名学生,要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自己的孩子,要用对待自己孩子的方法来对待他们,对待学生要平易近人。

在教学中,要放下师者的“尊严”,不要高高在上,要和蔼可亲,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慢慢对你亲切起来,当然爱屋及乌的力量也会慢慢显示出来的。其次,教师还要转变以往的旧观念,要用全新和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要切实地理解和信任学生,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都需要信任、关心、理解、帮助,都有极大的可塑性,都隐藏着极大的创新能力。

三打造数学魅力课堂

于生活实践中应用,学会拓展延伸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也是学习“有价值”数学的生动体现。教学中,应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空间,在生活空间中实践、在生活实践中感知,激发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过“比和比例”后,组织一次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测量操场边水杉树的高。有的学生提出爬上去量,有的提出砍倒后量……都不是好办法。怎么办?这时,老师拿来一把二米长的竹竿,笔直地插在水杉树的旁边。此时阳光灿烂,操场上树影、竿影立即出现。老师问:竹竿长与影长有何关系?……学生们茅塞顿开,悟出了应用比例知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算出了水杉树的高。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数学就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丰富多采了。

再如:学完“立体图形”后,为学生提供一张固定的铁皮,让学生设计出容积最大的容器;学完“百分数”后,让学生调查:“一控双达标”环保进展情况、城市规划建设情况、租车游览方案、存款等,并提出改进(优化)方案,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为了实现理想的生活愿望(前景),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使数学服务于生活。联系生活实践的应用教学,以直观性、开放性、体验性的强烈特点,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数学学习不再枯燥乏味。所以,数学教学应努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坚持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应用、展望生活前景,坚持建构让学生实行“再创造”的课堂,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使学生树立创造的信心;坚持提供给学生综合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创造的喜悦,进而发展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从生活经验中引入,唤起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举足经重,处理的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能否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引入,在课始就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惊奇地发现,数学原来就在我们身边。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我校的一位老师在上“圆的周长”一课时,借助多媒体的动态效果,形象地展示故事情境:阿凡提的小毛驴被可恶的巴依老爷逮着后干苦力――磨磨。小毛驴想:我这样一圈一圈地走,究竟走了多长的路呢?当学生讨论得出必须先知道小毛驴走一圈有多长时,多媒体演示从一圈的轨迹抽象出圆的过程,让学生感知圆的周长。

当学生明白只要知道怎样求圆的周长,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时,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转移到新知的学习上来。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导入,教师可出示一则招领启事:三年级一班同学拾到人民币a元,请丢失者来教导处认领。学生通过分析可以理解,启事中人民币的数目不能写出来,所以要用一个符号表示,启事中的字母表示的是钱数,使学生初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是来自生活实践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除法”时,可这样引入:今天妈妈买了八个苹果,要平均分给爷爷奶奶,该怎样分?在教学“加减混合计算式题”时,可通过“公共汽车上的上车、下车的乘客”现象来导入。在教学“比例尺”时,可让学生画窗户或关于照相机照相的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最不喜欢知识教育以赤裸裸的方式进行”,而从生活经验中引入,以有趣的情境导入则是引导孩子参与其中的绝佳方式。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

超前学习是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的基础

超前学习与常规的“课前预习”不能相提并论,而有一定的区别。常规的“课前预习”是学生在课前跑马观花地看一遍教材,了解一下节本节课教师所教学的大概内容。然而,教材内容,老师在课堂上是必讲不可的,预习与否,对教学的效果影响不大。所以“课前预习”往往让人感到有一种作秀的感觉。

而“超前学习”,内容十分丰富,它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自学课本知识、还可做一些探究性、验证性的小实验或达标检测;它需要老师在前一节课结束时就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使学生知道下一节课学习什么,需要解决些什么问题,培养些什么能力,自己需做些什么样的准备工作,查阅些什么资料,用什么方法去自主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如“粗读”教材是了解本节要学的数学概念、规律、定律、公式;“精读”教材是对全文仔细、反复地阅读,细心体会概念,规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等。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是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的根本保证

(一)知识与方法都要新陈代谢或与时俱进

有道是,师高弟子强;强将手下无弱兵;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长流水。老师应刻苦学习,不断吸收知识新血液,更新教学理念,探索教学规律,掌握新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

(二)改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师角色

音乐教学策略总结 第一六篇

一、当前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凸显出来的问题

一. 音乐教学目标模糊。就当前我国高中的音乐教学情况来看,其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方面尚没有明确的规定,表现得较为模糊不定,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因此在长期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些高中在对教师的音乐教学效果进行评定时,仅以学生的音乐考试成绩为准则进行评定,完全忽略掉了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高中学生自身不同个性化需求的满足以及学习兴趣的激发。二是在开展课堂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由于自身教学能力以及水平的限制,并没能将音乐教材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只是单纯地根据考试的需要对学生进行传统式的应试音乐教育,这不仅难以将音乐教育的特色充分的显现出来,也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表现的兴致不高。

二. 音乐教学方式过时。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再加上一些高中忽略了对音乐教师进行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培训,致使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方式、教学理论等方面的水平较低,不能充分满足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具体表现为,大多数高中的音乐教师仍然应用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方法来对学生开展音乐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都是由教师来对音乐教材、知识进行讲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并不对教学活动进行参与。同时,教师在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规划时,也只是按照课时来对教材进行简单的划分,缺乏科学的划分方式,不能有效地将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连接,以促进音乐教学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此外,还有一些教师所应用的教学方式与高中教学大纲中音乐教学的规定不符,与音乐教材内容相偏离。

二、高中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运用

一. 实行因材施教。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高中的音乐教学水平,我们必须应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通过对学生音乐学习现状、特征、需求等情况的了解,以学生目前实际的音乐学习水平为根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对症下药的目的。同时,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化,通过在学生之间应用互帮互助的音乐学习策略,在促进学生团结互助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整体音乐学习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此外,音乐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独特想象能力以及个性化的发挥,使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

音乐教学策略总结 第一七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 高职院校 大学音乐 教学策略

自主学习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理念,该理念指导下的教学策略已广泛应用于许多学科。根据本课题组的调查,这些学科主要集中在一些专业课和基础必修课,在公共选修课特别是音乐课中的应用甚少。课题组通过微信群、QQ群等通讯方式对福建省内各高职院校六三名音乐教师进行大学音乐教学策略的访谈,有五六位即近九二%的教师坦言,在教学过程中从没有考虑过自主学习理念下的教学策略;五位即近八%的教师反馈说,曾在教学中尝试过自主教学策略,但仅仅是学习形式上的改革,如通过合作学习等,而在教学内容、教学团队、教学评价等方面还没做出改革。

基于此,课题组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自主学习理论下高职院校《大学音乐》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一、自主学习理念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主要体现在:⑴学习内容注重自我选择性、多元性与具体性相结合;⑵学习过程注重自我探究、自主反思,并结合小组合作交流学习;⑶学习方法注重内省性、追溯法,即写学习感受,记录下自己的成功或失败,并分析原因,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结果进行评估;⑷学习兴趣注重持久性;⑸学习成果注重创造性、多样性,学习的结果强调个人的感受、个人的创造;⑹学习目的注重以人为本,培养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创造意识;⑺学习评价注重灵活性与合理性,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结合起来,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

二、《大学音乐》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大学音乐》课程是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高职院校学生而设立的一门公共艺术类选修课程,对于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职业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大学音乐》作为一门具有一定分量的艺术类选修课程,课题组认为它的教学内容应关注音乐文化现象分析,关注音乐作品的人文情怀,关注音乐教育的价值探讨,关注主流音乐文化的社会价值等等。以此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则有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艺术素养的积淀,而不囿于审美能力的提高,不囿于知识文化的传承,它需要探讨,它需要思辨,它需要学会综合,它需要小组团队合作学习。

三、《大学音乐》课程教学策略的探究与改革

教学策略即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的集成。在自主学习理念指导下,对高职院校的《大学音乐》课程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与改革,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课程学习内容调整――多元与拓展

传统教学,大学公共音乐课教师要面对大几十人甚或上百人的选修班,讲授内容一般是以理论为主,先关于中国音乐作品后关于外国音乐作品,或者先关于声乐作品后关于器乐作品;基本上是围绕音乐作品的关于,涉及音乐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的生平事迹,以及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接着播放音乐资料。当然,教学中偶尔也会穿插乐理知识,课堂教师范唱,集体歌唱音乐的主旋律,偶尔也提问学生这首音乐作品是否好听。显然,在互联网相当发达的现今,没有几个学生会愿意听授课内容呆板单一的课程,哪怕有,也只是少数几个被动地听记。由此,重新定位《大学音乐》课程的价值和拓展狭隘的教学内容至关重要。

《大学音乐》作为一门选修课,多开设一个学期,大致是二四至三零个学时。虽然课时少,但教学内容不能局限在中外音乐名作的关于与欣赏,应丰富而广泛,可设置几个大的模块,如音乐教育学、音乐文学、音乐史学、音乐美学,甚至音乐批评学等;主要历史时期的音乐文化现象,如欧洲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二十世纪音乐;各类主流音乐体裁,如小提琴艺术、钢琴艺术、合唱艺术、流行音乐艺术、交响音乐艺术、民族管弦乐艺术等等。总之,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机动的,不能是枯燥无味的纯专业理论,也不能是中小学音乐技能的再传授,而要根据学生成长的需求与关注的音乐文化现象进行探讨,并分享自主学习音乐的心得。

(二)课程学习范式变革――小组合作学习

《礼记・学记》有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伴、图书馆、网络平台都是很好的学习资源。其它学科如此,音乐教学更可以如此。

《大学音乐》的学习范式变革,课题组经过探索认为,有必要推进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模式。首先,小班教学,每个班人数控制在五零人左右,改变以往公选课班级人数多达百人的状况。其次,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五人,其中一人担任组长,教师给出任务,组长分配任务。再次,要求学生在每次课前自行查阅资料,收集音响,并制成课件以备课堂上交流汇报。

比如在学习“交响音乐《嘎达梅林》”时,有一小组就完成得特别好。这组学生先从电影《嘎达梅林》入手,播放一段最为震撼的视频;然后向同学们关于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事迹;接着播放史诗般的音乐;最后请同学们一起说说对交响音乐的感受,特别是对这部作品的感受。课题组老师都共同目睹了这组同学激动的表情和出色的作业。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力量,同学们一起探讨,然后分工,再一起切磋、交流。据这组同学关于,他们中并不是每个同学都喜欢音乐,比如负责音乐剪辑的郑同学其实是音盲,若不是这次协作活动,他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接触到这样恢宏的音乐作品,这次是被动去接触,可没想到被动接触最后也获得感动。

小组活动还可以是比赛,如课件制作比赛,小组唱比赛,音乐表演比赛,听音比赛等等。这样的学习模式,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时候能自发地深入感受音乐所带来的快乐与震撼。

(三)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整合教师资源

如果说,课程学习内容的调整与课程学习范式的变革能为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注入新的活力,前者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策略”,后者“解决怎么学的问题策略”,那么,教师团队建设则是解决如何推动教与学有机结合的问题。除了音乐教师自身的学识、涵养、气质、形象、爱心、沟通等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之外,还需要形成和谐的教学团队。可以套一句网络语――“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近年来,高职院校逐渐有条件招收音乐舞蹈方面的师资,尽管有的学校将其安排在辅导员或系部教学秘书的岗位上,但兼职教《大学音乐》课程成为可能。比如,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从二零零二年至今就增加了四名不同研究方向的音乐硕士生,分别是舞蹈、民乐、钢琴、声乐等方向,这样,《大学音乐》课程即可让研究不同方向的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按照四个不同方向列出教学计划,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进行筛选梳理,如果按照一个学期三二个学时,那每个教师可以平均八课时,也可有的多上有的少上,总之,要根据授课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这样,利于学生保持对课程兴趣的持久性。实际上,再优秀的教师也有“黔驴技穷”的时候,让学生自始而终保持对你课堂的兴趣很不容易。而不同的教师上同一门课程,则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也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当然,团队中得有一个教师负责教师间的协调并对课程教学进行跟踪。

(四)课程评价体系构建――重过程看态度

前面主要在课程的“教”、“学”、“推”三个策略着眼点进行阐述,最后探讨下“评”的问题。在所有的学科中,似乎只有音乐学科学习最难用分数来衡量,因为很难进入学生对音乐体验的内心世界。自主学习理论特别强调采用“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方式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价。而在《大学音乐》课程上,更应该是如此。通俗地讲,重过程就是重学习过程,看态度就是看学习态度。试想,每个不同的个体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程度能用分数来评价吗?所以,教师应把期末的成绩分配在平时的考核与学习过程的具体表现中来评价。考核方式就是:课堂五零%+期末四零%+拓展作业一零%。

这里强调的是过程性评价,体现在课堂上,就是课堂占五零%。比如:《大学音乐》每学期一个班级授课周数一五周,每周二节,一个学期就是三零节。每节课二分。那么学生在课堂上最高可得三零×二×二×五零% =六零分。

教学策略是一个十分庞大的课题,限于篇幅,本文只就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学习范式、课程实施的团队建设以及课程教学评价等作如上阐述与总结;同时策略问题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及时作出调整,希望能引起教育管理部门、高校的重视和同行的关注,形成共识与合力,共同推动高职院校普通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一]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S].教体艺厅(二零零六)三号.

[二]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教育部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S].教体艺厅(二零一四)一号.

[三]王建欣、周小静.音乐欣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二零零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