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影片分析课程总结
中外影片分析课程总结 第一篇
【关键词】高中音乐 鉴赏课 教学
从一九九六年国家统一在普通高中开设艺术欣赏课以来,音乐鉴赏教学作为其必修模块,它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作为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教育政策制定者,还是立足于教学一线的广大普通高中音乐教师,都从各自的角度进行了解读和审视,为我们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提供了许多实践依据。
一、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概述
首先,审美作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版)》所强调的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一直在高中音乐教育中居于首要地位。审美价值具有客观性,而这一客观性则是建立在对所要欣赏的音乐作品的背景了解的前提之上的,审美价值的客观性并不排斥主体感受在审美现象上的多样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反思自己在审美过程中的主观性成分,做到审美的主客观统一性。其次,情感体验是高中音乐鉴赏的重要方面,也是学生进行审美体验的前提。只有通过不断的情感体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学生才能真正对所欣赏的音乐有所理解。
二、我国音乐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音乐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发展迅速。特别实行新课程改革以后,高中音乐教育在课程价值、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上,都进行了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受我国礼乐文化思想和西方音乐教育的影响,没有结合我国高中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导致我国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第一,过度依赖视觉艺术。在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上,教师总是先展示一幅相关的绘画或摄影作品,有时,下载一个与之相关的动态视频让学生欣赏。如《第六交响曲》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有些教师在讲授本课时,总是先导入视频,画面中是:在沙皇_三世血腥统治的时期,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社会黑暗、动荡不安,每个乐章都配合着相应的画面。这样一堂课下来,音乐反而成了衬托视频画面的“绿叶”。
第二,过度依赖语言艺术。这种现象更为普遍,音乐不能传达语义概念,不能写景绘形,这不仅不是音乐的弱点,反而应是音乐艺术的优势。它造成了理解上的多义性和模糊性,正好给欣赏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和创新空间。如果生搬硬套地与其他艺术形式扯到一块,那是对学生个性化理解音乐的束缚和压抑。如欣赏纯乐器音乐时,如果教师能适度的运用语言艺术,就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不顾风格、体裁,过度的用语言去渲染气氛,忽视了音乐艺术自身的魅力对学生的感染,那就是滥用。
第三,坚持形而上学,割裂主客关系。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一些教师将音乐作品视为一种认识的对象,当成一种知识体系,运用抽象思维进行推理、学习和识记。我们认为这种做法是“坚持形而上学”。不重视音乐审美感性体验的艺术审美特点和音乐审美的情感性、形象性和创造性,离开生动具体的听赏实践,空谈音乐鉴赏理论,是一种抽象思辨的研究方式。但是,音乐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品,它是客观的感性存在物,需要我们的感觉、情感和想象等多种心理因素的共同参与。有些音乐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教学行为与“形而上学”之间有什么联系,但传统教学模式的惯性和西方文化的长期影响几乎体现在我们精神生活的所有领域,这种惯性和影响是无形的,主观上也是难以拒绝的。
(二)音乐鉴赏课教学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深入分析高中音乐鉴赏课中出现的问题,对于我们提高鉴赏课的质量和正确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受传统音乐教育观念的影响,忽视音乐材料的特殊性。改革开放前,我国音乐教学强调其政治功能和道德功能,将音乐艺术和其他艺术混为一谈,殊不知音乐艺术有它自身的特殊性,我们片面的将艺术的普遍共性强加于音乐艺术之上,导致改革开放前的音乐艺术丧失了自己的特殊性。新中国成立后,受片面艺术观的影响,我们对音乐教育的特殊性也认识不足。在实践中,一些音乐鉴赏课忽略自身的特点,各种艺术登台上演,而音乐反倒沦为配角。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机械反映论和传统礼乐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
第二,受专业教育观影响,忽视音乐存在的特殊性。我国是从借鉴外国音乐教育模式起步的。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师范类高校陆续开设音乐系(科),逐步承担起音乐师资培养的重任。但从一开始到现在,对音乐师资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开设等方面,基本上都是机械地仿效专业音乐院校。然而,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专业院校高度重视技艺传授,这本身没有问题。而普通音乐教育自身没有明确的办学目标,片面地强调技能技巧,不重视甚至忽视了学生素质的培养和理论课程的教授,导致部分音乐教师只强调音乐的本体价值,而忽视了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单纯地强调学科结构,而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
中外影片分析课程总结 第二篇
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已成社会的共识;包括影视鉴赏在内的美育是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效手段,已是不争的事实。_副总理李岚清同志为彭吉象主编的全国普通高校美育与艺术教育重点教材《影视鉴赏》一书作的序言,阐明了影视鉴赏在“培养他们(大学生)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同时要以美引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总之,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一]。自一九八五年国家教育部颁发《高等院校开设电影课程的意见》以来,本科院校充实美育课程,把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影视欣赏水平纳入了素质教育的范畴,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相比而言,高职院校则显薄弱。因此,必须加强对高职学生影视鉴赏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
一、影视艺术鉴赏的内涵及审美特征
电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以画面与音响为媒介,在特定的多维时空中通过银幕塑造直观的视听形象,再现和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门综合性艺术[二]。它的综合性源于“从诗歌中学得了语言和韵律;从小说中得到了故事和描写;从戏剧中吸取了角色和表演;从摄影中搬来了光线和色彩;从音乐中窃来了音响和流动;从绘画中偷得构图和情趣;从建筑那里临摹了结构与节奏”,并因“吸取了各种艺术的精华,而变成了一门崭新的艺术”[三]。电视只是传输的改进,它以声画为手段的表现特征与电影是一致的;在审美特征和审美规律上与电影是接近、相通和类似的。因此,在电影与电视合流的大背景下,人们将它们合称为“影视”。
影视艺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影视艺术的内容非常丰富,电影包括故事片、艺术片、专题片、纪录片及科教片[四];电视包括电视剧、新闻、服务、教育、娱乐、体育及杂志性专栏在内。本文讨论的是狭义影视艺术,即电影故事片和电视剧的艺术。影视艺术是一种综合艺术,它既具有一般艺术“以审美化的形象反映生活”的审美特征,又具自己独特的美学特征。如结构方式上的蒙太奇、表现方式上的造型性与运动性结合、逼真性与假定性结合[五]、画面上的再现性与表现性结合、构图上的叙事性、表意性、修辞性、整体性的原则、重视音响与音乐作用的运用、长镜头的叙事完整性、表意丰富性、画面开放性等优势的发挥。影视艺术凸显出的视觉性、逼真性、全息性和综合性的特性,决定了进行影视鉴赏必须具备特殊的能力。所谓影视鉴赏,是指人们对影视形象进行感受、顿悟、理解和审美享受时,作出审美评判的过程[六]。影视鉴赏能力,是指鉴赏者在欣赏影视作品时,所具备的鉴别优劣、评判美丑的特殊主观条件。具体地讲,就是对影视作品的敏锐感受力、丰富想象力、审美知觉力、内在情感积聚力、透彻理解力以及二度创造力[七]。
二、培养高职学生影视鉴赏力的意义
二一世纪影视是人类重要的两种大众传播媒介,影视艺术成为人们的文化主食。人们通过电影院、网吧、录像、VCD、镭射、互联网等多渠道,可以看到数量非常可观的电影、电视剧。由此可见,影视艺术在人们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影视鉴赏的相对薄弱,影视作品媚俗化倾向导致社会文化欣赏水平下滑的状况严重,高职学生在选择观看的标准上不可避免地存在随意性,一般都是“跟着感觉走”。因此,哪一个学生没看过一些“烂片子”?但更令人忧虑的是,有不少学生只喜欢看“烂片子”。[八]山东农业大学朱宪玲教授曾在高校作过一个名著名片看法的调查,其结果是:六八%的大学生因不喜欢、没劲、看不懂,而将营养丰富的影视精品、高雅纯正的“精神食粮”拒之了门外。笔者在一些高职院校也了解到,高职学生对电影知识知之甚少,平时观看的多是言情、武打、鬼神、娱乐等一些艺术价值低下的“闹”片。他们在回答“你觉得这部影片怎样”的问题时,都只能简单地说“好看”、“好玩”、“好笑”;一般说不出“为什么好”的道理来。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副教授张道同说:“目前,大学生的总体观影水平实际上并不高,大学电影教育应包括对人类文明的基本成果,尤其是电影发展史上经典艺术作品的普及。”[九]因为优秀的影视艺术作品,如同优秀文学作品一样,可让人汲取精神营养,提升精神境界,拓展知识视野,提高鉴赏水平,进而提升人文素养。正如高尔基所说:“文学的目的就是帮助人了解他自己,就是提高人的信心,激发他追求真理的要求,就是和人们中间的鄙俗作斗争,并善于在人们中间寻找到好的东西;就是在人们的心灵中唤起羞耻、愤怒和英勇,并想尽办法使人变得高尚有力,使他们能以神圣的美的精神鼓舞自己的生活。”因此,低级、色情、暴力、凶杀等低劣作品,给年轻人造成的人生误导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小视的。
三、影视鉴赏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一)途径高职学生影视鉴赏能力培养的途径是非常广泛的,如社会、家庭和学校。本文只着重谈谈学校培养高职学生影视鉴赏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方法首先必须把影视鉴赏能力的培养纳入素质教育的范畴而予以高度的重视。其次要遵循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师引导与学生需求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创设条件开设美育选修课程(如美学原理、名著欣赏、剧本赏析等);另一方面,积极在第二课堂实施影视鉴赏美育活动(如成立影迷协会、举办影视鉴赏讲座、开设影评写作培训等)。笔者在多年的影视鉴赏美育实践中体会到,从如下几方面着手,能有效培养高职学生的影视鉴赏能力。第一,制定“影视鉴赏”系列活动的计划。影视鉴赏既是一种感性活动,也是一种理性活动。要对活动的目的、形式、方法、手段、时间、内容、效果等做到心中有数。第二,精心挑选适合高职学生欣赏特点和需求的中外经典影视作品,使鉴赏活动具有针对性;第三,不断完善美育的手段、形式和方法,使影视鉴赏过程具有融教育性、欣赏性、娱乐性为一体的审美享受特性。第四,在影视鉴赏实践中,培养高职学生的影视鉴赏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一、在观赏优秀的影视作品的中,培养审美的感受力。让学生多看、多听、多感受、多思考,将眼睛和耳朵培养成为审美的器官。#p#分页标题#e#
二、不断培养“有知觉”观赏影视作品的态度。即具有与银幕(荧屏)上的影像世界保持一定心理距离的意识。
三、在系列活动中积累影视文化的鉴赏知识。包括了解中外影视发展的历史,影视语言、结构、手法的特色,理解影视艺术五项基本功能、审美意识的三个层次,影视作品欣赏的七个切入点、影视艺术鉴赏的规律和基本方法,增强理解影视作品深刻内涵、象征意义,具备鉴别、评价思想艺术价值的能力。
中外影片分析课程总结 第三篇
关键词:中职音乐鉴赏课 导入 兴趣培养 创造力 实践
音乐鉴赏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人文科学综合课,是通过聆听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思想、情感、形象及其反映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以及拓宽学生的视野。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极大的调动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兴趣。
一、中职音乐鉴赏课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传统的音乐素质课程,主要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教与学从本质上仍是分离的。主要表现为学生被动的学,老师机械的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何使音乐鉴赏课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除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外,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兴趣。音乐“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正如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反之,任何一种兴趣都包含着天性中有倾向性的呼声,也许还包含着一种处在原始状态中的天才的闪光。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极大的调动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兴趣,这既是传统音乐素质教育的补充,也是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一个全新尝试。
二、怎样培养中职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兴趣
(一)了解学生的鉴赏水平,有目的的实施教学
(二)抓住学生心理特点,进行导入式教学
一.以学生熟悉的内容对课题进行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在上课伊始,教师能迅速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创造一种与教学情调相融洽的课堂氛围。巧妙的导课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音乐课教学与其他的学科教学一样,导入新课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好的导入有着其他环节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则是他们学习的最大出发点。
对于陌生作品而言,选择学生平时熟悉的作品进行导入,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既能够初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消除学生对陌生作品的反感。例如如在欣赏教学《电影、电视剧音乐欣赏》单元中,教师利用学生爱看电影、电视剧的心理,可以设计如下的教学过程:第一,生活中你最感兴趣的影视作品是什么,最喜欢的影视音乐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这时学生们会各抒己见。第二,教师选择一部很熟悉的电影比如《卧虎藏龙》,但是是无声的。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里,讨论并设计出自己熟悉的一段音乐来做背景,说明原因。第三,欣赏着名影片《神话》、《集结号》、《赤壁》、《妈妈在爱我一次》等,让学生带问题思考:音乐在这些影片中到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第四,就你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影视作品音乐关于给大家,并当场讲解,说说喜欢的理由及乐曲的特点。其余的同学可以自由发表提问和感想。第五,找一部自己喜欢的影视片段,让学生们可以自己想象一下配上什么样的旋律。(优美的、壮美的、崇高美的、悲剧美的等),在整个单元教学中,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会被极大的调动起来,并且也参入了学生们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意识,积极主动的去配合教师的教学。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
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据国外研究表明,人们通过听觉得到的知识的记忆率为一五%,从视觉得到的知识的记忆率为二五%。因此,积极利用声像同步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音乐鉴赏教学,用多媒体动态图像演示,如文字闪现、图形缩放、移动颜色等变换手段,将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地显示出来,具有较强刺激作用,有利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可以视频欣赏一段《黄河》,借助多媒体准确地表现作品的体裁、音色和音乐形象,同学们在教室里就能感受到音乐厅一般的磅礴气势的现场效果。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学生乐于聆听,乐于参与音乐课堂中的各种活动。学生在画面与音响的恰当结合中,在教师的情境提问创设中,不知不觉地融入作品展现的风格特点和感人旋律,并且会自发地用自己的思想去构想和创造音乐作品所想要表达的意义及风格特征,使学生的审美体验被推向高潮。
三. 采取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导入
情境主要是运用语言、画面、音乐等手段,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艺术的直观感知与教师生动的语言描绘,创设一种为教学需求服务、为学生审美服务的生动情境。例如在欣赏乐曲时,要学生仔细感悟音乐的情感、意境,努力揣摩音乐的内涵。利用想象的方法,使学生能感到乐曲所要表达的含义,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音乐系统综合性教学,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音乐学习不是孤立的,它有着丰富的综合内容,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教学安排和设计综合性的音乐活动,充分扩展和调动学生的知识范围,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乐趣,也能同时培养学生对其他学科的热爱。
比如在教授乐曲时可以把它与历史发展相结合起来,因为文艺作品一定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所诞生。在教学前,教师要查阅乐曲的背景资料,尽可能地找到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材料。比如:在关于爵士乐时,可以根据爵士乐的出现,对非洲及美国的近现代史进行了一系列的阐述。此外可以在其中穿插点名人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点。
(四)培养学生音乐创造力,为学生创设实践领域
普通音乐的教学中的音乐创作,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的音乐教学,而是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感受音乐和体会音乐,并且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积极的培养音乐创造能力,创设学生活动实践的领域,拓展学生学习的范围显的尤为重要。例如在欣赏不同国家的乐曲时,学生对各国家的音乐作品的旋律会给人完全不同的感受,教师可以抓住这次很好的激发创作互动的契机。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着手,让同学们自己创作旋律,首先教师可以把欢乐颂的旋律写出来,说明这首乐曲的基础旋律基本上是do、re、mi、fa、sol的简约组合,并给学生说明白伟大的乐曲并不是最难的乐曲,作曲家是写给最广泛的大众欣赏的。让同学们感觉旋律创作不是很难,随即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中国五声音阶创作一段旋律,为降低难度,只要求用五个音符自由组合,喜欢哪个音就让它出现得多一些,放在重音位置上。而小结线和节奏由教师来添加和修改,而且将一部分学生的作品当场演奏出来。听到自己即兴创作的音符化成优美的旋律,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许多,之后课上的节奏创作、伴奏练习,学生互动参与都很踊跃。而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和音乐的实践能力,拓展了实践领域,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被真正的调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自趣和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五)学生参与表演教学,给学生一个展示舞台
教学活动是教学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和成效的好坏。而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所安排的各种教学活动,就是为了给学生主体提供参与表现的机会。怎样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在音乐鉴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其音乐主题,讨论的问题,进行分组自由讨论,还可以用学生的表演来生动、形象地完善音乐主题的表现,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里实现美学教育。比如,歌剧《白毛女》选段《扎红头绳》、《十里风雪一片白》以及增加黄世仁与杨白劳的对白的欣赏教学,可把学生每三人分成一组,她们各自扮演一个角色——喜儿、杨白劳、黄世仁。当欣赏过乐曲,了解乐曲的基本情绪后,他们就随着第二遍音乐的欣赏展开表演,每组同学都将喜儿的哀怨,杨白劳的悲愤、黄世仁的阴险,都清晰、生动的表现出来,他们互为补充,互相完善,同时也发展了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了美的创造。在发现美、体验美的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同学们或多或少都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这个基础上就得进行分析和思考,把音乐作品的美拓展开来。为了达到对音乐欣赏中美的更加完美地创造,教师还可以用与音乐相关的诸如舞蹈、美术、戏曲,通过音乐欣赏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启发学生积极感受,逐渐领会并从中体验由欣赏音乐的美所带来的愉悦,将逐渐培养学生对高雅形式美的直接兴趣,主动体验美的音乐,使她们对美的欣赏能力和欣赏水平在音乐鉴赏教育中得到不断的培养和提高。
总之,以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是每个音乐教师的总体思想。如何让音乐教学与学生实践、情感体验、情操培养、自主学习等相结合,让学生真正的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变狭隘的课堂教学为广阔的生活舞台,最终更大的激起学生们对音乐鉴赏课的兴趣,是音乐教育者长期而漫长的任务。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教师应以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得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们对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一]邹阳.音乐教师与新课程.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二零零三年版.
刘伟、赵永红、孙志诚.多媒体教学质量的探讨.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二零零六(一).
高建华.论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读与写.二零零八(九).
中外影片分析课程总结 第四篇
注意观摩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以便能尽可能多的选择,集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的中外优秀影视作品来给学生赏析。能及时将最新影视动态、热映影片、中外电影节颁奖典礼、时间、优秀获奖作品等穿插其中,不仅极大地丰富课程的内涵,更使课程接轨时代。挑选具有电影史上公认的具有思想深度、艺术水准、画面唯美,情节极富张力、演员表演富有感染力的主流影片和艺术片便成为观摩片的首选。
二、资料平时多搜集
影视鉴赏课的课程素材需要广泛搜集并精心准备。本人作为该课程教师,为上好这门影视鉴赏课,本人所用的影视载体均是自费购买的高分辨率的DVD光盘,从不用从网络上下载的影视资料,以避免影像快进或倒退时操作时影响上课效果,经常利用假期以及周末,淘购一些艺术性、思想性、趣味性的影视资料;其次,课程的主题和内容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又应该高于生活,同时,也可以采用经典与流俗的作品进行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另外,所选教材影片做到既能兼顾“艺术经典性”与“类型多样化”,又能起到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作用,和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所谓的“艺术经典性””指的是,在电影发展过程中,那些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和丰厚的精神内涵,它铭刻着民族文化的辉煌与荣耀,代表着该民族最高的艺术成就及其文明发展的历程,思想和语言深刻、技术水准高超、艺术价值久远的名家名片。艺术经典不属于一个时代,而是属于永恒。“多样化”是指影片类型的多样化和影片叙事模式的多样化。以经典艺术片作为鉴赏的范本,尽可能照顾到影片的各种类型,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是不可或缺的。
三、内容讲授多角度
四、电影知识多串联
在讲课中,运用以点带面的方式,不仅仅让学生了解某部影片,还让学生对与此联系的某类电影现象和导演、演员的著名作品能有所认识。例如在欣赏戏曲电影时,首先应是学生了解戏曲的基本特点。即:戏曲歌舞化,表演程式化,角色类型化,剧种特色化等;针对进行分析;通过电影剧情、角色扮演、演唱流派、戏曲音乐等进行分析,易于理解影片内涵,做到了班级普及戏曲知识、校园弘扬民族文化、拓展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在关于戏曲电影的艺术形态外,可对影片中的蒙太奇、长镜头等电影语言的运用进行关于。总之,通过赏析不同的影片,能对影视传达的历史、人文、生态、风俗等有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欣赏老师精心挑选的影片,使学生不仅掌握影视基本知识和影视美学风格的特点,还对他们人格的塑造、品质的培养、情感的丰富都起到潜移默化的功效。
五、影视时事多引入
从电影诞生到今天,已有百余年历史,无数电影艺术家为人类贡献出了不胜枚举的中外经典电影,从默片到有声,从色彩单一到五彩缤纷,电影见证了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经典已有许多,新作层出不穷。但是,由于课程性质一般作为公选课和课时的影响,单靠影视鉴赏课来进行赏析的影视作品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观影欲望和需求的。在讲授影视鉴赏这门课时,除了影片本身致敬经典外,把握青年学生的猎奇求新的心理特点也尤为重要。除了分析经典电影、解读精彩片段外,与时俱进,与世界接轨,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掌握相关资料和信息,把经典和时尚都关于于学生。使同学们了解同龄人所关注的话题、评论等。这些影视时事的信息介入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引发电影热情,培养思想独立无疑可以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比如,在上课中,我会引导学生了解最新的影视动态,比如世界的三大电影节的代表性电影、今年的《大话西游》二零年、电视剧《红高粱》的播出、高仓健的去世播放《千里走单骑》等,都可以使同学们重温经典,感受传奇。
六、课堂引导多思考
影视艺术被称为“第七艺术”,融汇了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舞蹈,以及声、光、电、色彩等一系列艺术因素和科学技术成果,成为综合能力强,表现能力极为丰富、生动,审美价值极高的综合艺术形式。对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构建健全人格,具有潜移默化、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讲课中,能感受到大多数学生对影视艺术的鉴赏停留在注重故事情节、人物命运,喜欢有头有尾的故事,追求圆满结局的中低层次上,因此培养一种与影视艺术相适应的审美眼光是很有必要的。同样一个艺术作品,不同的人鉴赏所获得的效果并不一样。我们将文艺鉴赏划分为上品文艺鉴赏、中品文艺鉴赏和下品文艺鉴赏三个层次。划分依据重在两维:一看鉴赏心理活动过程是否完整;二看鉴赏理解是否合情合理,深识堂奥,富有创造。文艺鉴赏的完整心理过程包括“直觉体验认识”三个阶段。“直觉”就是不假思索地感知作品;“体验”则是对作品获得初步美感之后的再理解、再确认;“认识”就是艺术享受与艺术判断融为一体后再反观作品的最高审美把握。歌德也曾将艺术鉴赏分成三个境界:一是不假思索地享受美;二是只作判断不享受;三是在享受的同时作判断,在判断的同时进行享受,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再现作品的精髓。此所谓三种不同境界,它们的关系是由浅入深、逐层递进的,实际上这与文艺鉴赏完整的心理过程基本一致,不过“享受”应该贯穿鉴赏活动的全过程。
七、课外影评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