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盐水的方法作文通用一一篇
分离盐水的方法作文 第一篇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尝试探究分离盐和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学生能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
三、初步懂得“自然蒸发”和“加热蒸发”这两种分离方法的优点与缺点。
四、了解海水制盐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溶液分离方法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自主设计;如何确定分离出来的物质就是盐。
课前准备:
烧杯、沙、盐、酒精灯、火柴、不锈钢汤勺、放大镜、筷子、培养皿、盐田的图片、观察记录纸等。
教学设计:
一、引入
一、出示一杯纯净水,一些沙,怎样把沙和水的混合物分离开来?
二、出示一杯纯净水,一些盐,怎样把盐与水的混合物分离开来?
二、设计分离盐与水的实验方案
一、学生讨论,归纳出分离盐与水的方法。(自然蒸发、加热蒸发)
二、通过什么样的实验来*“自然蒸发”这个分离方法是可行的?
三、取一小杯盐水放在教室里供大家观察。
四、引导使用实验观察记录纸。
五、怎么用加热的方法把盐从水中分离出来?
六、讨论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七、教师补充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三、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加热蒸发”分离盐与水。
一、学生领取实验器材,进行实验。
二、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三、勺底的白*物体肯定是盐吗?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确定?
四、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白*物体的外形等初步确定是盐。
五、尝尝味道,确定这是盐了。
四、盐是怎么来的
一、你知道我们吃的盐是哪儿来的吗?
二、想象描述是怎样利用海水制盐的。
三、出示海水晒盐、机械化生产盐的画面。
四、说说这是用什么方法来分离盐和水的?
五、讨论用自然蒸发分离的优点是什么?有什么缺点吗?
五、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离盐与水的方法”,如果你遇到了其他溶液能分离吗?比如糖溶液、味精溶液等。
分离盐水的方法作文 第二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设计“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并能根据计划开展研究,学会运用数据作出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溶解实验中能用观察到的事实与他人进行交流,并在制定计划和实验*作中感受科学探究的严谨。
【教学难点】
经历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的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用:食盐、塑料小勺、筷子、烧杯、水
分组实验材料:食盐一小瓶备用、(亦可每包二克的食盐
分离盐水的方法作文 第三篇
《分离盐和水的方法》是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的最后一课,重点让同学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分离盐和水的分离方法。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先演示:往一杯水中加盐后,搅拌,会看到什么呢?接着让同学也往自身桌上的一杯“水”(已经是饱和的盐水了)中加盐并搅拌,让同学说说看到什么?同学觉得很奇怪,为什么盐不溶解了呢?你们有方法让这些盐溶解呢?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认为加水可以溶解那些食盐,我就让同学们试一试,发现真的行,教师小结:加入水的方法可以让盐继续溶解。
然后进入下一环节:假如这杯盐水放在窗台上,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同学们说出了水会蒸发,那么水蒸发了,里面的盐会怎么样呢?让同学作出假设。然后在同学作出假设的基础上,让同学想方法用实验证明自身的假设。从而引出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盐水加热,加快水的蒸发。让同学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同学发现真的在加热过的蒸发皿中留下了一层白色的东西。那这些东西是什么呢?
进入第三个环节的教学,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当上面的这个问题一提出之后,同学的反应是盐。真的是盐吗?有哪 些方法证明是盐呢?让同学开展讨论,想出一些方法。可通过观察比较白色物质和盐的相同点,盐是溶解的,白色物质是否也会溶解,最后同学也提出了尝的方法(当然确定平安的情况下,可心让同学尝一尝。)这些方法证明白色物质是盐。
以上是整个教学流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做好引导者的角色,逐步引导同学进入探究过程。同学既有动脑的过程,也有操作的过程,体现探究的理念。但这节课也有许多缺乏之处,比方:第二个环节,在同学进行操作时,酒精灯的正确使用只是演示了规范操作的'过程,没有特别强调注意要特别小心,所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个小组的酒精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打翻了,着火了,当然没有什么事故。另外,在给水加热加快水的蒸发时,没有强调水不能加得特别多,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同学让水蒸发掉花了很多时间。影响了最后一个环节的考虑时间。
分离盐水的方法作文 第四篇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师。因为教师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者、引领者和组织者,教师的科学素养、营造的探究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探究活动的效果。
一、教师是引导科学探究的设计者。
本课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方法认识水。因此,本课教学重点放在对水的观察上,运用直观的图片、各种实验器材等,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并用多种方法去了解自己身边的物质和相关事物,使学生知道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多给学生动手的时间,让他们将水倒来倒去,观察水流,从而发现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的形状、透明和容易流动的特点。
二、教师是科学探究的引导者。
三年级的小学生在叙述时还是不能完整地说出来,但是他们通过动手实验、观察讨论,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归纳,他们多多少少的都能对水的性质说一些。这里也要指出,小学生的思维是无序的,对同一种事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儿童特定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处处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去完成探究任务。另外,为了避免学生着重对水这一具体事物的观察而忽略科学的观察方法,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使他们学会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认识水。
三、教师是科学探究的组织者。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来看,学生前后的变化是不言而喻的,这也充分说明低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学科学进行实验探究时,训练他们先动脑,再动手,带着问题有准备地、有目的地去亲历,是培养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探究的一种有效方法。当然,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学会正确地科学探究,孩子们的科学素养才得以很好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才会提高。
分离盐水的方法作文 第五篇
教材分析
使学生了解食盐溶解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转的过程。当食盐饱和溶液中的水分减少时,食盐就析出来了。随着水分的蒸发,少量食盐析出并沉在杯底。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能够解决沉在杯底食盐是从盐水里分理出来的吗?食盐能从盐水里分离出来吗?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年龄小,活动课堂的动手能力要差一些,但他们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经过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作过程,会对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协作有一定的帮助,学生学习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锻炼会有较好的改变,并有较好的课前预习和搜集资料的习惯。但在活动中还需要教师多给予一定的引导和指导。
教学目标
、一、了解食盐溶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引导学生尝试探究和分析食盐与水的分离方法,了解海水制盐的有关知识,明白做实验时要注意安全。
二、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的兴趣。
三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与为科学献身的愿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使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食盐与水。教学难点:掌握规范的实验*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谈话,引入课题,板书课题(食盐与水的分离方法)
一、给一杯浓盐水,加水搅拌,使食盐完全溶化。
二、让学生观察,进行逆向思考,把杯子盐水放在窗台上让水分蒸发后会出现什么?
三、杯子里的水一天一天的继续减少,食盐会一起蒸发吗?
二、实验*作:
一、讲解:用蒸发的方法,使水分减少很慢。我们还可以用酒精灯把水加热的方法,来加快水分的蒸发。
二、出示实验装置,关于各部分名称。
三、教师演示实验*作,学生观察。
四、学生编写观察报告
三、拓展活动
一.浓糖水能从水中分离出来吗?
、那么怎样能从海水中得到盐呢?生活中的盐是怎样得到的?想象海水晒盐的工艺过程。了解海水晒盐的工艺过程。(学生交流)
四、总结:食盐溶解在水中加热后,食盐不会随水分一起蒸发掉
分离盐水的方法作文 第六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验证一零零ml的水可以溶解多少食盐,但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并不能仅仅局限在这一基础教学目标上,而是要借此机会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及探究精神。
在科学课堂上,我们总会使用实验的方式,来解决探究问题,并寻求回答,但为什么要要做实验?做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怎么做实验?如果不能解答这三个问题,那么实验是失败的,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水不能无限的溶解食盐,可在实验之初如何激发他们对实验的兴趣,即为什么要让学生做这个实验?实验时,方法是什么?过程是什么?注意事项是什么?这就是在解决怎样做实验?做完实验之后,是仅仅让学生知道最终的实验数据,还是由此发散出去,由单独的实验扩散到普遍的自然现象?这就是要解决的实验目的。
在本人看来,本课,绝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一零零ml水可以溶解多少克食盐,更要由此推而广之,知道,水溶解任何物质都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更进一步则是,任何液体溶解任何物质都是有限的,而非无限的。
分离盐水的方法作文 第七篇
教材简析:
《食盐地水里溶解了》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的第一课,主要通过实验,让学生辨别常见的几种物质是否溶解在水中,认识溶解的几个特点,形成“溶解”的描述*概念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亲身实践“鉴别各种物体是否能溶解在水中”,知道什么是“溶解”,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使学生感受“溶解”的几个特点。
教学准备
一、 九种可溶解或不溶解于水的物质。(生活中常见的)
二.实验必备仪器。(烧杯、玻璃棒、聚气瓶、勺子
分离盐水的方法作文 第八篇
教学目标:
一.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肿的变化。
二.引导学生经历对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解释的过程。
三.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高锰*钾、砂糖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
师备:调好的两杯干净的盐水和糖水。
生备:五个透明的杯子、水槽、食盐、面粉、沙、高锰*钾、砂糖、漏斗、滤纸、铁架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两杯干净的盐水和糖水。
师:“老师这里有两杯饮料,你猜猜是什么饮料呢?想尝尝味道吗?”
分离盐水的方法作文 第九篇
《分离盐和水的方法》的教学反思
《分离盐和水的方法》是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的最后一课,重点让同学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分离盐和水的分离方法。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先演示:往一杯水中加盐后,搅拌,会看到什么呢?接着让同学也往自身桌上的一杯“水”(已经是饱和的盐水了)中加盐并搅拌,让同学说说看到什么?同学觉得很奇怪,为什么盐不溶解了呢?你们有方法让这些盐溶解呢?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认为加水可以溶解那些食盐,我就让同学们试一试,发现真的行,教师小结:加入水的方法可以让盐继续溶解。
然后进入下一环节:假如这杯盐水放在窗台上,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同学们说出了水会蒸发,那么水蒸发了,里面的盐会怎么样呢?让同学作出假设。然后在同学作出假设的基础上,让同学想方法用实验证明自身的`假设。从而引出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盐水加热,加快水的蒸发。让同学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同学发现真的在加热过的蒸发皿中留下了一层白色的东西。那这些东西是什么呢?
进入第三个环节的教学,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当上面的这个问题一提出之后,同学的反应是盐。真的是盐吗?有哪 些方法证明是盐呢?让同学开展讨论,想出一些方法。可通过观察比较白色物质和盐的相同点,盐是溶解的,白色物质是否也会溶解,最后同学也提出了尝的方法(当然确定平安的情况下,可心让同学尝一尝。)这些方法证明白色物质是盐。
以上是整个教学流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做好引导者的角色,逐步引导同学进入探究过程。同学既有动脑的过程,也有操作的过程,体现探究的理念。但这节课也有许多缺乏之处,比方:第二个环节,在同学进行操作时,酒精灯的正确使用只是演示了规范操作的过程,没有特别强调注意要特别小心,所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个小组的酒精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打翻了,着火了,当然没有什么事故。另外,在给水加热加快水的蒸发时,没有强调水不能加得特别多,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同学让水蒸发掉花了很多时间。影响了最后一个环节的考虑时间。
分离盐水的方法作文 第十篇
在对《生命与水》的教学中,我注意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是学好课文的第一关键,因此,在新课开始,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畅谈对水的认识,同时伴有教师动情的描述,很快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语文教学有它自身的特点,注重学生自读感悟。教学时以读为主,将读书的权利交给学生,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上。鼓励学生边读边理清文章的脉络,通过合作讨论,弄清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试着编写小标题,拟定详细的提纲,使学生学习掌握读书的一种方法,为今后学生自能读书打下了基础。
四.注重课文学习的延展,课后,让学生进行有关水的资料的搜集,这一要求比较宽泛,可以是数据,可以是诗句,也可以是自己的感悟。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同时,教育学生更加保护我们的环境,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五.《生命与水》是一篇说明文,向我们关于了水和人类的密切关系。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注意向学生渗透一些简单的说明事物的方法,学习阅读说明文。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增长知识,学习用联系的眼光看待事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此外,重视朗读在教学中的作用,使学生能通过充分的读书,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发表个人感受,这有利于激起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在结尾部分,还设计了课外延伸内容,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谓一箭双雕。
分离盐水的方法作文 第十一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一、说教材
《分离盐与水的方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该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盐水的蒸发,分离出盐与水,探究盐与水分离的方法。
教学目标有一、引导学生尝试探究分离盐和水的方法,了解海水制盐的有关知识。二、学生能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三、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溶液分离方法的兴趣。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一个分离食盐和水的探究过程和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自主设计。
通过教学,学生学到了什么呢?学生掌握了分离盐和水的方法,了解海水制盐的有关知识,体会到方法的不唯一。这恰恰体现了科学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勤于钻研、持之以恒、合作学习的情感态度和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这一理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究、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创造性地感受、鉴赏科学知识。
教材的编排思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对盐水溶液的深入思考。第二部分:增加和减少溶液中的水。通过实验验证饱和溶液中的盐与水的关系。第三部分:推测与验证。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是盐吗?最后是对本课的扩展。
本课的教材在本单元教材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唤醒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并对以后要学习的知识打下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二、说教法
一、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创设学生所喜欢的情景,更能新颖、巧妙的使学生入情入境。
二、在第二环节设计方案,验证假设。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培养更好的合作,探究事物的能力。
三、在第三环节的实验中,用画图表的方法来解释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让学生能更清晰地看清楚。
四、围绕“分离盐与水的方法”这一焦点,恰当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把科学知识与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进行,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融为一体。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本课一开始,出示一杯水,往杯里加入少许食盐搅动后,食盐不见了,随即提出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这种现象叫什么?”
(此处学生在前节课已经接触到了“溶解”这一词语,这里让学生自己回答。)
继续往杯里添加食盐,盐沉入杯底不再溶解。提问:“你用什么方法使杯底的盐继续溶解呢?”
(二)、设计方案、验证假设
一、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二、学生交流实验方案。
三、师:同学们刚才提出了搅拌、加热、加水等多种方法,用哪种方法所需要的材料最少?方法最简单呢?让学生利用排除法评价实验方案,选择最简便的方法。
四、师:在增加水分时,先看看杯中原来有多少盐水,在杯外壁作个记好。然后再往杯里倒入少量清水,经过搅拌,原来沉在杯底的盐会溶解在水里吗?
五、如果继续加水,还能继续溶解食盐吗?
六、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溶液的变化。(学生做好记录)
七、学生分组汇报实验中的发现。
八、引导小结:用增加水量的办法可以继续溶解杯底的食盐。
(在这一环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继续探究,分离食盐
一、提问:(出示一杯盐水)把这杯盐水放在窗台上,让杯里的水蒸发减少,已经溶解的盐会怎样呢?如果烧杯里的水全部蒸发了,原先溶解在水里的盐又会怎样呢?
二、师:刚才,同学们亲眼看见盐被溶解在水里。你能不能想一个办法在较短的时间内,让水里的盐分离出来呢?
三、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四、分组汇报实验方案。(学生汇报时可能提到让溶液自然蒸发,用酒精灯加热蒸发分离出盐等方法,可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每种方法的利弊。评价后进行排除)
五、能用桌上提供的材料来做实验吗?怎样做?
六、分组用加热的方法让水分蒸发减少,观察坩埚里盐与水的变化。